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9篇
丛书文集   75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5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一环。●在执政的条件下,共产党员仍须保持自觉的政治人和自觉劳动者的立场,以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靠党员个人的努力和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又要为党员保持先进性营造良好的氛围。●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并不完全依党员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会受到思想、素质、机制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32.
随着"东学西渐"的推进或如有的西方学者所说的"第二次文艺复兴"的华丽登场,西方最近的自我研究出现了十分壮观、令人吃惊的高潮。加拉格尔作为这一研究的名副其实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新思潮的倡导者,尝试用现象学方法研究人的自我感的发生学,促成了自我研究的"现象学转向",发起了许多有意义的方法论变革,开了对已有自我问题和研究的批判性反思的先河。加拉格尔在坚持实我论的基础上,强调人身上的"我"是多而非一,是由最低限度自我、社会性自我、叙事性自我、情景性自我、中枢自我等和一定数量的特征构成的模式。不同人的自我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特征组合不同。这些对更好地理解各种自我论及其实质、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关问题有积极的启发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3.
34.
王夫之不仅直面了有无之辩中广泛、深奥乃至只为现当代本体论所关注的问题,而且作出了自己极富个性的化解,建立了堪与今日西方有无之辩媲美的有无之辩。他强调以前区分开来的有与无,其实是没有区别的,"有"与"无"的概念是相对的。王夫之不仅从语言哲学角度揭露了先前用来区分有无的标准(见与不可见)的错误,而且从元哲学层面探讨了界定存在或"共有"的意义时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引入"诚""实"等范畴,揭示了判断存在与非存在的标准。通过重新改造、赋义,"诚"这一道德范畴同时成了他的存在论的最高范畴,成为说明有无之根据的"元范畴"。  相似文献   
35.
语言发生学分析是探讨心灵本质和起源的一个重要手段。朱利安.杰恩斯通过追溯心理语言的起源,得出了如下结论:心理语言是借助于隐喻、类比从物理语言中转化产生的;心灵是真实世界的类似物;心理语言是意识产生的前提。我们认为,物理语言以及类比、隐喻不是心理语言产生的充分条件,除此之外,还要有表达真实存在的内部过程的需要。揭示心灵的本质和起源,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心理语言、心理观念和心理实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6.
"倾向"是现当代西方哲学中一个重要的、使用频率极高的范畴。倾向是内在于事物中的,规定事物的面貌,使事物在一定的情况下,做出特定的表现或反应。倾向范畴具有固定的、特殊的指称对象,它普遍地存在于各种事物中。倾向范畴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范畴领域,在指导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实践方面具有全新的、重要的本体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37.
主持人语:当代心灵哲学研究出现了众多前沿问题。这些前沿问题使得心灵哲学的研究开辟出许多新领域和产生许多新问题,而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把当代心灵哲学的研究引向纵深发  相似文献   
38.
<正>当今舆论关注的问题是,某些被快速提拔的干部与其他同事相比,并无过人的业绩,而当地的回应是有"潜质"。那么,如何判断干部的发展潜质?笔者认为,不同领域对人才的衡量既有共性的特点,如对品德的要求;但也有不同特点,如特定领域  相似文献   
39.
人心与人生——生存哲学的心灵哲学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灵尽管是依赖于物质性大脑的、高层次的、突现性的功能属性的复合体 ,但它一经产生便对人的生存具有无穷的妙用。因此研究生存哲学必须有心灵哲学的维度。文章在挖掘古今中外有关思想资料的基础上 ,对从心灵哲学角度利用心灵哲学成果开展生存哲学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主要方法程序和基本思路与构想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0.
19世纪末以来,非存在或"无"已成为虚构哲学、模态逻辑、可能世界语义学和本体论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科学对非存在的"思入"既是必然的,又是有用的。人的科学认识过程是一个"有化"与"无化"、去蔽与遮蔽的一体化过程。没有非存在,就没有对象的现实显现,进而不可能有科学认识的开始和现实完成。科学要不断向常识和传统存在观所认定的存在之外的非存在进发。这样做不仅对科学本身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哲学本体论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有可能使我们彻底改变对存在本身的认识,超越传统的以个体中心论为核心的存在观,更深刻地认识到存在的多样式、多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