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高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5)
就文本而言,所谓懂,即理解和明白,理解作者的表达,明白作品的内容,特别是作品的思想意义。懂的理论基础是理性,实践形态则是传统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而所谓反懂,即不能理解和明白。反懂的理论基础是反理性或非理性,实践形态则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作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中国当代先锋小说中的反懂写作最典型、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随意写作,具有反理性或者非理性、无中心无主题、片断、残缺、拼贴等特征;其次是思想内容上的空洞,表现为叙事圈套和语言游戏等现象,语言只是表述而没有内容,故事只是形式而构不成情节,我们无法从作品所讲述的故事中、从作者的语言表达中看到作者或者作品的思想、观念以及情感等,故事形式和语言形式本身成了小说的目的。 相似文献
32.
中国文化在近代开始现代转型 ,在五四时完成现代转型。语言是构成文化的深层的基础 ,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从根本上可以归结为语言的变革 ,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正是通过语言变革而完成的。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从根本上规定了中国现代文化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33.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具有非理性和反理性的特征,这决定了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欣赏具有"反懂"性.具体表现为:有些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本来就没有明确的意义,对于这样的作品,欣赏当然不能以"懂"为标准,可以是"反懂"的.而有些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本来就是以"反懂"的方式写作的,对其欣赏当然或至少可以是"反懂"的. 相似文献
34.
中国现代文学史"作家作品中心论"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的历史观念、引入的西方"文学"和"文学史"概念作为话语方式的权力、中国自本世纪初以来文学史的本土建构积淀等从深层上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作家作品中心论"模式的建立.中国现代文学现象是异常复杂的,除了作家作品以外,文学期刊、文学社团流派、文学沙龙、文学理论与批评、文学制度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文学事实,作为文学史,如果这些现象和因素被略而不记,显然是有弊端和缺陷的,也缺乏历史应有的过程性.文学史在模式上不具备形而上学的统一性,它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35.
高玉 (以下简称高 )曹老师 ,今天我准备就一些与学术有关的比较宏观的问题向您请教。比如学术的现实意义、学术的终极价值、当代学术与当代文化建设、大国文化地位、中国文化现代化等 ,在一般人看来 ,这些问题也许超出了我们的专业范围。但我认为 ,对于学术研究来说 ,这些问题其实是不能回避也没法回避的 ,否则学术的意义就值得怀疑。曹顺庆 (以下简称曹 )我同意你的看法 ,这些问题并没有超出我们的学术专业范围 ,比较文学也好 ,比较诗学也好 ,文学理论也好 ,作为学术它们都必须面对这样一些追问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比较文学 ,为什么要研究比… 相似文献
36.
金庸武侠小说的崇高地位与他的反复修改、精益求精有很大的关系。金庸是武侠小说历史上第一位在文学观念上"觉醒"的人,他突破了关于武侠小说的传统观念,第一次把武侠小说和纯文学相提并论,并身体力行提高武侠小说的文化品位和思想内涵,开创了武侠小说的新局面。"修改"对于成就金庸武侠小说的经典性意义重大,它提高了金庸武侠小说的级别和档次。金庸武侠小说的经典化,对武侠小说文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文学观念、文学史观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37.
在语言工具的层面上,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主要是形式上的不同,但在语言思想的层面上,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西方语言因素是促使汉语发生变革的最重要因素.从西方输入的术语、概念和范畴在中国现代思想领域占据了显著的位置,这些词语在数量上虽然不多,但它却构成了现代思想的"关键词",从而促进了现代汉语作为体系的形成.同时,西方语言方式深刻地影响了汉语,使汉语词语在思想内涵上发生了变化,既具有传统的内涵,又增加了西方的维度.现代汉语作为语言体系既不同于古代汉语体系,也不同于西方的语言体系.现代汉语学术研究迄今主要集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方面,对于在思想的层面上现代汉语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这种形成对现代思想和现代文化有什么意义和作用,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8.
胡适写字的启蒙老师是父亲胡传,不仅胡适最初的写字是胡传教的,而且其手写的《学为人诗》《原学》是胡适的启蒙教材。胡适的写字,除了受父亲以及学校的习字课训练影响以外,还受欧阳询和薛稷影响较深,少年时曾临习过《化度寺碑》《信行禅师碑》二帖。胡适在书写上严格地遵循传统知识分子习字的方式训练,具有“童子功”。胡适的字不属于“碑派”,而是“二王”脉络,属于明清知识分子追求的“趣味”风格,典雅、趣味、个性张扬,逾规,“法度”不严。胡适无意书法和书家,但他的书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胡适称得上是书法家,只是他不是那种充分学习前人而博采众长的书法家,也不是那种书体丰富多样,多变的书法家。胡适的手书以正字为主,但日记和草稿中很多字很潦草,属于自创“草书”。 相似文献
39.
从孙中山到国民党政权,民族主义始终具有政治性.国民党政府从政治的立场提倡民族主义,而"左翼"则从政治的立场反对民族主义.国民党政府通过把民族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化来确定其政权的合法性,而"左翼"则通过批评民族主义来"解构"国民党政权的合法性.30年代的民族主义文学运动不仅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反而招致广泛的批评,这并不是民族主义文学理论作为理论本身有问题,而是民族主义文学理论被国民党作为统治工具有问题.很长一段时间,对于民族主义,我们都是持否定态度的,我们之所以否定民族主义,一是因为它反对阶级斗争理论,二是民族主义具有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性.事实上,30年代,左翼文学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批判主要就是在这两个层面上展开的."左翼"文学不提"民族文学"而只是强调"民族形式",这里实际上涉及到很深的政治问题.我们应该把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性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民族主义文学运动"这两个问题区别开来,中国现代文学民族性问题是一个文化问题,是一个文学理论问题,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则是一个文学史问题,它既有理论上的问题,也有政治上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存在着政治问题而对民族文学理论本身也予以否定.单从文学理论上来说,战国策派的民族主义文学理论并没有多少可以指责的. 相似文献
40.
高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7):160-166
郭沫若书写启蒙主要来自父母、发蒙老师沈焕章和大哥的影响,启蒙教材是钟绍京《灵飞经》和王文治的《文昌帝君阴骘文》,同时受大哥写的苏字影响比较大。郭沫若少年时对书法有浓厚的兴趣,临习过颜体、欧体、《兰亭序》等。中年之后研究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对书法的理解达到了很高的境界。郭沫若广泛地临习各种书体,广泛地向前人学习,书写在书体上多变,书信写作和书法创作尝试用各种书体,并且每一种书体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在书法创作上可谓“通才”。50年代之后在融合各体的基础上,在行书和草书上慢慢形成比较稳定的风格,被称为“郭体”。郭沫若是大书法家,在书法创作方面成就巨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