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03年美国入侵以来,伊拉克的形势可以概括为四化,即越南化:美国陷入在第三世界长期战争的泥沼;黎巴嫩化:统一主权国家走向解体;波黑化:大规模的种族清洗;阿富汗化:成为伊斯兰国际极端力量反美的重要基地.四化反映了美国对第三世界外交的连续性以及第三世界民族国家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22.
为了从历史上文明交往的角度来探求现代中东这个有着独特文化的文明圈的形成渊源,采用了文明交往理论的方法,认为中东上古的文明交往分为三个阶段埃及和两河流域两大文明中心东西辉映的时期(远古~约公元前2 000年);两大文明扩散和其他文明兴起的时期(约公元前2 000年~前550年);东西方交汇时期(公元前550年~公元642年).中东文明交往的特征为中东上古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明;独特的地理位置、环境和气候决定了本地区贸易的重要地位以及游牧与农耕民族的频繁冲突;形成了交往范围不断扩大的文明圈;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中东与东西方同时保持着密切联系;上古宗教经历了从原始拜物教、多神教经二元神教的过渡向一神教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3.
随着石油的开发,战后中东产油国的经济、教育迅速发展,并对其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主要表现为:游牧民人数的下降和变迁;大地主阶级遭到沉重打击,转而成为资本家或农场主;小农走上合作化道路,在海湾六国采用了现代耕作方式,或大批向城市迁移;大资产阶级在伊拉克遭受了沉重打击,在其他国家则迅速发展;传统小工商业者受到猛烈冲击,"新中等阶层"不断壮大;奴隶是唯一彻底消失的阶级,产业工人迅速崛起,同时出现了大批城市贫民;官僚资产阶级是一个新兴阶级,宗教人士的传统特权受到限制;作为新兴集团的外籍人员与本国民众存在深刻对立;对于少数群体,各国采取了压制与改善经济文化并重的政策;两极分化在各国普遍存在.总之,中东产油国的社会结构在变化的同时又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24.
伊拉克民族主义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00—1921)是民族主义的萌芽时期,主要目标是争取从奥斯曼帝国的自治。第二个阶段(1921—1932)是争取实现独立及初步建设民族国家的时期,委任统治名亡实存,作为民族国家的伊拉克开始出现并得到初步发展。第三个阶段(1932—1941)是推进民族独立和阿拉伯统一运动的时期,本阶段伊拉克获得形式上的独立,但由于民族主义运动内部的冲突和失误,泛阿拉伯主义运动遭到失败。  相似文献   
25.
试析中东文明的多源性和统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民兴 《唐都学刊》2003,19(2):144-146
中东文明是多源的 ,其原因如下 :中东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之间的地理位置和物产单一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中东历来是民族入侵和迁移频繁发生之地 ;从语言和民族角度看 ,创造中东古代文明的民族主要可以分为闪族、操印欧语言的民族和其他民族共三类。埃及和两河流域是古代中东的两大文明中心 ,受其影响周边发展起若干小文明 ,而在文明交往的推动下先后建立了包括三大洲的一些大帝国 ,以及三大一神教 ,最终形成了中东文化圈  相似文献   
26.
亚述人起源于两河流域北部,以聂斯托里派和迦勒底教派信徒为主,是伊拉克最大的基督教少数群体之一。20世纪初,亚述人深受“民族自决原则”和民族主义思潮的鼓舞,以“民族”身份凝聚族群,寻求政治独立和族群共同体自治。伊拉克建国后,亚述人延续其独立活动,与英国殖民政府合作,拒绝承认其公民身份,从而催生了诸如族群认同和宗教认同挑战国家认同、族群认同遭遇国家的暴力裹挟和民族同化、族裔民族主义运动冲击并消解国家认同、库尔德政府认同与国家认同相抵牾等一系列的族群—国家认同问题。在后萨达姆时代,亚述人的认同问题在宗派碎片化和国家政局动荡的情势下进一步复杂化,未来也将继续考验伊拉克民族国家构建和族群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7.
试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对古希腊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西方文明之源的古希腊文明早期曾受到作为西亚文明中心的两河流域文明的强烈影响。上述影响以亚历山大东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影响为间接的,第二阶段则为直接的。从领域上看,它涉及文字、文学、科学、史学、宗教、建筑等许多方面,从而大大丰富了古希腊文明的内涵。希腊因此保存了两河流域的古老文化并将其传播到整个西方  相似文献   
28.
随着石油的开发,战后中东产油国的经济、教育迅速发展,并对其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主要表现为:游牧民人数的下降和变迁;大地主阶级遭到沉重打击,转而成为资本家或农场主;小农走上合作化道路,在海湾六国采用了现代耕作方式,或大批向城市迁移;大资产阶级在伊拉克遭受了沉重打击,在其他国家则迅速发展;传统小工商业者受到猛烈冲击,“新中等阶层”不断壮大;奴隶是唯一彻底消失的阶级,产业工人迅速崛起,同时出现了大批城市贫民;官僚资产阶级是一个新兴阶级,宗教人士的传统特权受到限制;作为新兴集团的外籍人员与本国民众存在深刻对立;对于少数群体,各国采取了压制与改善经济文化并重的政策;两极分化在各国普遍存在。总之,中东产油国的社会结构在变化的同时又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29.
石油收入属于地租性收入,即超过生产成本的收入。因此,中东产油国成为典型的地租型经济,其经济发展特征为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大推进式的发展政策、投入式的经济发展、二元结构的形成、私营经济运行方式的变化、宏观调控机制的扭曲、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的形成、“三高”社会的形成、人力资源发展的扭曲和石油收入大量流失于国外  相似文献   
30.
黄民兴 《唐都学刊》2008,24(3):6-10
阿拔斯王朝与唐王朝具有一些共同的结构特点.首先,它们领土辽阔,民族、语言、文化众多,但帝国仍能保持控制;第二,经济上具有互补性;第三,均属于拥有自我中心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的普世帝国,致力于建立普世秩序;第四,奉行不同的领土战略,构建了各自的国际体系.在双方关系上的特点,首先是军事和政治上从争夺中亚演变为和平共处与合作;第二,畅通的丝路有助于两国间密切的经贸联系;第三,文化交流在两大帝国关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