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30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66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180篇
社会学   83篇
统计学   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Social planning requires the application of indicators as instruments for the measuring of phenomena and processes, for monitoring, and for evaluation. The spatial polarization of socio-economic growth together with individual regional features lead to the emergence of considerable differentiations and disparities. Many of them are perceived in social consciousness as ineqities which require equalization, e.g. living conditions in the sphere of satisfaction of elementary social needs. In order to be effective, social planning must take account of, among other things, the hierarchy of centres and institutions for satisfying social needs, which most frequently amounts to 3 ranks of service (local, regional, national). Each region possesses its own central area (centre) and peripheral area (peripher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mount to the emergence of changing socio-economic structures together with a changing dynamic in development and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The gradation of social needs comprised in social planning corresponds to the hierarchy of service centres. Regional indicators serve the analysis of inter-regional disparities as related to the external “model system”, and are most frequently national means, as well as of intraregional disparities as related to the internal “model system”, which are represented by means of separate regions. The selection of an appropriate set of regional indicators requires a lot of attention. The paper points up the danger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appropriate regional indicators, which cause distortions in the spatial picture of differentiations.  相似文献   
142.
本文以前期做的调查问卷为基础,借助SPSS17.0软件对订购方式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分析了订购方式对采访方式及征订书目的影响,以期有利于图书馆做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图书供应商和管理系统供应商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3.
文章对商代金文中含有量词的21篇铭文进行系统的研究,总结出朋、具、珏、年、品等5个量词,词序以“名词+数词+量词”为常态。含有量词的铭文绝大多数是赏赐类铭文,赏赐物不仅有贝,还有玉、璋、积等。  相似文献   
144.
分析牛顿、爱因斯坦及汤川秀树等科学家在各自的自然科学实践过程中对真理问题的看法。他们的真理观与他们所从事的科学实践密切相关。他们所谈论的真理,不是一般的形而上学的议论,而是和他们的科学思想相互贯通的朴素的观念。他们的真理观具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应该区别对待,不能将他们的观点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中。在真理观这个问题上,需要探讨的问题还很多。所以,随着科学的发展,会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在新的问题不断提出和解决的过程中,真理观便得到了发展。要想全面地理解真理问题,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哲学和逻辑的领域,而忽视科学家对真理的深刻洞见。  相似文献   
145.
共产党执政离不开民主党派参政,参政能力建设是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执政的共产党 要进一步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就必须不断促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各民主党派要努力加 强参政党理论建设,转变思维方式,树立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参政意识,巩固和突出各党派的界别特点,形成具有特 色的参政能力。  相似文献   
146.
学校美育是提高审美、化育心灵的主要途径。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当前学校美育仍然面临重智育轻美育、师资力量薄弱、美育形式单调等问题。重庆市渝中区作为学校美育实验区,对美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探索了一条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地域文化特色和实践推广价值的美育途径,即:坚持时代文化和地方文化相融合的校本美育课程理念,打造综合美育课程特色——将课程与活动及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开展"学校型"大型艺术活动,突出综合性;注重组织"社会型"大型艺术活动,形成国内外审美互动、艺术家传帮带、生活体验与艺术审美相结合、家校融合、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良好局面;搭建跨界艺术活动平台,在实践劳作、艺术鉴赏、文艺展演中探寻"美"的创新教学模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地中小学校要根据新时代对美育的要求和自身所在的地域环境来开设丰富多样的艺术课程,以"大美育、大课堂、大教学"理念探索创新多样化的美育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47.
青海文化产业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年,青海文化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各类节庆文化非常活跃,主流社会文化产业略有起色,民族民间文化产业异军突起,体育和旅游业蓬勃兴起,还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我省的文化产业发展仍处在层次较低的起步阶段。存在观念不新、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发展不平衡、人才奇缺、资金匮乏、导致跟东部地区差距拉大等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分析,并提出了加快构建青海文化产业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8.
探讨与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为全面评价抗高血压治疗效果提供相应的依据.应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对116例高血压患者及212例血压正常者进行同期的横断面调查与比较.结果:(1)除躯体疼痛感外,高血压患者有关生理、心理、社会的7个维度的得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2)高血压组男女对比,除男性生理职能雏度低于女性,其他维度无性别差异;(3)病程进入多元回归分析方程变量.住院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显著低于血压正常者.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病程.  相似文献   
149.
改革与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轨时期 ,国企改革正朝纵深方向发展 ,公开失业与隐性失业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而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存在不少问题 ,不能有效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的失业保险需要。只有改革与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 ,才能有效解决失业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促进社会稳定与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0.
教材功能的转变与教师的教科书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新教材应从"教本"向"学本"转变,从"文本"向"对话"转变,从"知识"向"素质"转变,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要树立新的教材观,积极参与新教材的开发、评价和选择,创造性地研究和使用新教材,全面提升教科书素养,促进专业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