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4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46篇
管理学   210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11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78篇
丛书文集   1057篇
理论方法论   188篇
综合类   1803篇
社会学   176篇
统计学   3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292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本文对一类具耗散的Schrodinger方程的整体吸引子的存在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这类系统在特定的抽象空间中存在整体吸引子.  相似文献   
42.
简要论述了桑塔纳车灯RR反射器的加工模具单元器件六角芯棒的结构特点以及对其角隅的测量方法,最后给出了这一测量方法的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43.
公司企业家精神培育的系统理论假设模型及验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21世纪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之一。本文从微观角度出发,研究公司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公司企业家精神的培育,进而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笔者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公司企业家精神培育的系统理论假设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假设模型。  相似文献   
44.
感知实绩、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微观层次上的审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最近几十年来,对顾客满意-企业利润之间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使得对顾客满意的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中,顾客忠诚被认为是顾客满意影响企业利润的中介.然而,对于顾客满意影响顾客忠诚的微观过程,目前缺乏一致的结论.我们采用声誉、重复消费意向和推荐他人消费意向作为中间变量,对顾客感知实绩、满意和忠诚之间的因果联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顾客满意同顾客忠诚之间并无直接的因果联系,因此,企业在制定市场份额策略时,不应该仅局限于提高感知实绩和顾客满意的范畴,而应从多个角度出发来提高顾客忠诚.  相似文献   
45.
基于市场里的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的观点,就人力资本的道德风险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影响人力资本道德风险的因素主要有诚实履行合约后的正常收益、道德风险行为被发现的概率、贴现因子、道德风险行为的额外收益以及道德风险行为被发现后的次优收益。并且以预期收益为目标建立了数学模型,分析人力资本道德风险行为动机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关的激励、约束及协作策略。最后,讨论了随机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我国证券市场存在较为严重的盈余管理现象.针对该现象,本文从盈余管理动机出发,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特征.本文采用管理后盈余分布法,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2001年至2003年净资产收益率(ROE)的分布特征,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仍然存在很强的盈余管理动机,而且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受到政府监管的影响.最后,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盈余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7.
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一般论者认为,乡土社会即使有过士绅,随着近代国家的建构和当代国家对乡村的长驱直入,他们也消失殆尽。 但是一些对乡村精英研究的缺陷是被去领土化视角下的政治观念史所左右。 在此前提下,一些政治观念的长期影响遮蔽了具体时空下的实况。 本文与上述研究的路径不同,以地势民族志方式,研究乡村领导和社会秩序。 基于最近 60 余年的地方历史,本文试图勾勒出从乡绅到中农,甚至到 21 世纪自然村社会中隐然延续的结构。 论文将探索在 60 余年间,国家通过政治 / 组织路线,对血缘 / 地缘的村落社会进行重新编织的基础上,自然村 / 村民小组及其领导人对于基层政治生活和社区维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8.
Using data from three China General Social Surveys, this paper analyzes changes in the basic situation of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among social classes in China over the past 60 years. General social mobility was found to have increased, but social openness tended to show a wave-like pattern of change. Despite this, intergenerational inheritance was the main form of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in every period.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ocioeconomic system, the main mechanism of social exclusion changed from “systemic exclusion” to “market exclusion,” leading to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social opportunity. As a result, the form taken by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varied significantly. This is chiefly evident in the gradual decline in the dominance of intergenerational inheritance among particular strata, with cross-class cyclical mobility becoming more difficult. On the one hand, changes in the social exclusion mechanism may increase social openness, making society more dynamic and strengthening social legitimacy. On the other hand, as the dominant class learns how to use market exclusion to achieve class reproduction, class solidification may still be possible in a future Chinese society.  相似文献   
49.
文章对海德格尔 “现象学时代”之思想嬗变的讨论,旨在提供一种阐释海德格尔早期 生命哲学转向的可能思路。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为海德格尔提供了表述源初生活体验的可能性;与此 同时,拒斥笛卡尔式主体性的努力,一直贯穿在海德格尔早年对关于此在的基础存在论的建构过程之 中。换言之,通过拥抱胡塞尔现象学来拒斥新康德主义的主观逻辑,与通过转向生命现象学来拒斥内 在于胡塞尔现象学之中的笛卡尔式主体性问题,这两种思想冲动同时交织在海德格尔的 “现象学时 代”探索 “源初生活体验”的哲学路向上,构成了 《存在与时间》这部 “20世纪最伟大的反笛卡尔 文章对海德格尔 “现象学时代”之思想嬗变的讨论,旨在提供一种阐释海德格尔早期 生命哲学转向的可能思路。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为海德格尔提供了表述源初生活体验的可能性;与此 同时,拒斥笛卡尔式主体性的努力,一直贯穿在海德格尔早年对关于此在的基础存在论的建构过程之 中。换言之,通过拥抱胡塞尔现象学来拒斥新康德主义的主观逻辑,与通过转向生命现象学来拒斥内 在于胡塞尔现象学之中的笛卡尔式主体性问题,这两种思想冲动同时交织在海德格尔的 “现象学时 代”探索 “源初生活体验”的哲学路向上,构成了 《存在与时间》这部 “20世纪最伟大的反笛卡尔 主义著作”形成的 “史前史”。  相似文献   
50.
在对含油气组合特征和成藏要素配置关系综合分析基础上,根据断陷盆地发育特征以及天然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重点分析了地震泵对油气纵向运移的影响,建立了该区油气藏成藏模式,本区发育的油气藏类型主要有构造气藏,岩性气藏和由构造、岩性二者共同控制作用的构造—岩性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以及基岩风化壳油气藏。徐家围子断陷两期构造运动进而形成了正反转构造,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构造圈闭及纵向疏导通道。沙河子组共经历了3 次生排烃高峰,第一次由于强烈的构造活动,没有聚集成藏,后两次在其他成藏要素的配合下,最终得以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