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25篇
民族学   9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74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705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柏拉图在《伊安篇》中,通过“赫剌克勒斯石”之链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艺术创作中灵感的作用,诗人进入灵感状态的表现,以及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的问题,对后世艺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在中国贬谪史上,唐五代是文人逐臣最盛的时期,在三百四十余年间,可考知姓名和贬地的文人逐臣共计1040人次。从其分布时期与地域看,中晚唐人次最多(594人次),占唐五代文人逐臣人次的57.11%;而南方则是流贬文官的主要地区,其人次为北方的2.29倍。在南方诸道中,江南西道、东道、岭南道是处置文人逐臣的首选之地,此三道所辖43州逐臣数已达341人次,占唐五代文人逐臣总数的33.5%,因而最值得重视,同时,也构成相关历史文化分析的必要参照。  相似文献   
83.
农民的异质性与农民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民的异质性角度出发,以是否占有土地资源及从事农业生产为标准,可以把农民分为纯农户、失地农民、农民工、城中村农民、农村妇女等五个分层。要切实有效解决农民问题,应以农民权益保护为核心,既要把农民作为一个整体研究,也需有针对性地研究农民各分层面临的问题。整体农民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上是人数最多的弱势群体;而各分层农民在相同的制度环境下,又面临不同的权益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84.
无政府主义是20世纪初在中国出现的几个影响比较大的思潮之一,后期分化剧烈。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人,与中国的无政府主义有过多次交往。本拟从孙中山先生与早期无政府主义的交往中,看出在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过程中,许多人曾经迷茫过,但最后经过多次的选择,终于选择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85.
风险投资公司人事管理策略是关系到风险投资企业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问题。根据风险投资企业人事管理策略具有的特点,可把它看做一个实物期权问题。本文在分析了企业CEO年薪结构、能力判断、以及确定综合评价准则基础上,构造了风险投资公司人事管理策略模型,并进行了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6.
欧阳修、梅尧臣等人对韩孟诗派的接受不仅可从个体接受的角度去考察,更须从群体角度认识其特殊意义。推名、唱和、联句、拟作是欧梅群体接受的主要方式;诗歌表现手法和形式技巧、美学风格、创作理论等是其接受的主要内容;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革新诗风的强烈愿望、相似的生命体验和知己之情是其接受的背景原因。  相似文献   
87.
本文主要论述了隐喻和科学思维之间的关系,并以现代科学理论中的隐喻现象为例,说明隐喻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人类构建科学模式,探索未知世界。作者希望这种思维方式能被广泛地运用到科学发现之中,进一步促进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8.
在法治社会中,司法权具有消极性和终局性,即对于法律纠纷应实行不告不理和有告必理。对我国司法实践中所表现的"告"与"理"之间的四大关系———不告不理、不告而理、告而不理和有告必理做了分析,并对司法权的运作原则与司法公正、司法的社会"平衡器"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以纠正当下认识和实践上的偏颇。  相似文献   
89.
当今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数以万计的人们通过互联网来传递信息,实现办公。因此,如何保证网络的安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IPSec就是在IPV4数据包结构上增加的一种网络安全性服务,使网络实现了安全通讯。  相似文献   
90.
教育经费规范在近代中国宪法中的沉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代以来,教育经费规范逐渐浮现于中国近代宪法文本中,这一态势持续到1949年.这一现象反映了严格规则主义对中国宪法的影响,折射出围绕着教育权保障所展现的各方利益冲突.这些刚性的操作性规范力图使保障教育权的理想和现实得以统一,虽然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使人们能在合法范围内争取教育权益;但是规范和现实的落差既暴露出以严格规则主义宪法治国的伤痛,也说明了宪法并不代表宪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