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5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34篇
管理学   203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160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39篇
丛书文集   926篇
理论方法论   160篇
综合类   1735篇
社会学   139篇
统计学   2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831.
We studied how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OI) and organizational legitimacy (OL) interplayed within two British building societies during drastic environmental changes over two decades. Four salient phase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British building society sector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introduction of new regulatory framework, recession, demutualization threats and post‐demutualization er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wo firms' responses to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found that, employing distinct specific strategies, both firms accorded tremendous attention and efforts to OI narration and re‐narration in order to regain OL. Four properties were identified regard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OI narrative and OL: level, locus, mechanism and approach. Our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by (a) empirically demonstrating the role of the OI/OL interplay in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s and external changes; (b) empirically demonstrating the valence of a narrative approach to OI as a useful perspective to study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OL; and (c) identifying the role of narrative in leading and directing such changes.  相似文献   
832.
为推动缓/控释肥料在烟草生产中的应用,实现烟草简化栽培生产,提高品质,笔者总结了已报道的有关缓/控释肥料研究与应用的文献资料.在介绍缓/控释肥料概念、种类和特性的基础上,概述了缓/控释肥料在烟草上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缓/控释肥料能够促进烟草生长发育;增强抗逆性;提高烟叶钾含量;促进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提升外观和感官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指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最后提出了缓/控释肥料在烟叶生产应用中的研究存在单一且不系统等问题,缓/控释肥生产及其产业化缺乏标准、钾肥的缓/控释难度大、包膜的材料成本高且易污染环境.对缓/控释肥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应当制定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缓/控释肥料的制造标准和在线质量控制标准,研制生产出廉价、无污染又能对钾肥有缓释或控释效果的新型材料是今后烟草专用缓/控释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工作.  相似文献   
833.
为了研究甘草质量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筛选影响其质量的主导因子.HPLC法测定甘肃不同产地甘草6种有效成分的含量,理化分析法进行土壤因子(有机质、pH、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的测定,应用相关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甘草酸与速效磷的相关系数为0.519*;甘草次酸与铵态氮的相关系数为-0.411*.速效钾,铵态氮及pH对甘草黄酮类成分的合成代谢起了关键性作用.无论选择土壤,还是生产中施肥,应重视和合理使用N、K和土壤pH对甘草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4.
准确的产量预测是油田勘探开发的重要研究任务,而常规的预测方法无法应用于开发初期。同一勘探区块, 试油层产量与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首先建立了产量与各静、动态参数的一元非线性回归模型,然后将其作 为新的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最后获得了预测试油层产量的非线性回归模型。现场实际应用表明,建立的多元 非线性模型比线性模型预测精度更高,适用性更好。为该勘探区块试油层措施改造决策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提高了试 油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35.
归纳了西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流派与风格,对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836.
本文提出 “第三国贸易”这一概念, 是指将本国资本投向外国并完全在国外产销经营的一种跨国经贸业务。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较快、较稳定, 并呈现出 “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我国在大力发育、发展和繁荣国内市场经济的同时, 也应该寻找机会发展 “第三国贸易”, 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国公司大厦打好基础。本文对 “第三国贸易”资本的质量特征, 从其信息特征、技术特征、管理特征和社会氛围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论证; 对其资本的数量界定, 作者根据我国外贸的现状, 从 “静态标准”和 “动态标准”方面进行了可操作性的探讨; 以寻觅我国在这种高风险、高报酬的资本经营中的成功之路。本文意在抛砖引玉, 为中国早日跻身世界经济强国之林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837.
音乐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讨论音乐教育在培养完善大学生人格、开启大学生创造力方面的作用,说明音乐教育在普通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提出音乐教育应该成为普通高校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的观点  相似文献   
838.
流通产业的改革与发展:一个理论前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给出了一个描述商品流通企业生存发展条件的简单模型.通过模型分析指出商品流通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中心,是降低进货价和经营成本,同时设法提高商品的效用与附加值.文章最后以此为理论依据,对我国商品流通产业的组织、业态、区域分布等方面的改革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839.
贺铿 《统计研究》2005,22(4):78-2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研究与统计实践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是非市场服务产出核算的范围和非市场服务产出核算方法。东北财经大学蒋萍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非市场服务产出核算理论与方法》(项目编号 0 1BTJ0 0 8)对国际上关于非市场服务产出核算的最新动态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非市场服务产出核算制度对整个国民经济总量估计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等 ,作了全面介绍和深入研究。我有幸被邀为该课题成果书写鉴定意见 ,因而有机会先人一步 ,细研结题报告 ① ,感到很有收获。为了推进国家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的修订 ,准确评估国…  相似文献   
840.
Surveillance data provide a vital source of information for assessing the spread of a health problem or disease of interest and for planning for future health-care needs. However, the use of surveillance data requires proper adjustments of the reported caseload due to underreporting caused by reporting delays within a limited observation period. Although methods are available to address this classic statistical problem, they are largely focused on inference for the reporting delay distribution, with inference about caseload of disease incidence based on estimates for the delay distribution. This approach limits the complexity of models for disease incidence to provide reliable estimates and projections of incidence. Also, many of the available methods lack robustness since they require parametric distribution assumptions. We propose a new approach to overcome such limitations by allowing for separate models for the incidence and the reporting delay in a distribution-free fashion, but with joint inference for both modeling components, based on functional response models. In addition, we discuss inference about projections of future disease incidence to help identify significant shifts in temporal trends modeled based on the observed data. This latter issue on detecting ‘change points’ is not sufficiently addressed in the literature, despite the fact that such warning signs of potential outbreak are critically important for prevention purposes. We illustrate the approach with both simulated and real data, with the latter involving data for suicide attempts from the Veteran Healthcare Administ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