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9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100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45篇
人口学   42篇
丛书文集   448篇
理论方法论   85篇
综合类   986篇
社会学   135篇
统计学   20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是实现技术创新商业转化与推广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文章依托云理论构建双向综合云重心评价模型,有效地解决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能力评价存在的复杂性、模糊性以及定性与定量指标间转化困难,实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定量评价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实证得出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和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产业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均较差。并逆向分析发现,两个产业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均为新产品研发投资回收率和新技术产品研发贡献率,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新技术商品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2.
大学生哲学素质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非哲学专业学生哲学素质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政治教育与理论教育不分、哲学理论教育内容单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理解存在教条主义和简单化倾向等原因,哲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大学生哲学素质教育应立足拓宽理论视野,准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较为全面系统地理解哲学的发生发展及其重大问题,了解多元的哲学思想,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本文就大学生哲学素质教育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构想。基于这一教育目标,教学中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3.
上海市人口迁移与人口再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近年来上海市外人口入迁及市内人口迁移规模增长,市外人口入迁、市内人口迁移的空间模式特征及其对上海人口再分布变动的影响,发现上海市内、外入口迁移,促进了上海人口再分布的郊区化发展与均衡化变动,对上海城市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功能重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都心部高密度人口仍按"摊大饼"方式外迁扩散、郊区有些区县因人口净迁出而形成一定相对"过疏化"趋势等问题.文章针对以上的考察分析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4.
倪晓锋 《南方人口》2008,23(1):59-64,58
本文以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城乡之间的比较,借助对婚姻挤压以及中国大龄未婚人口现象的系统描述来揭示其存在的特征和后果。婚姻挤压和大龄未婚现象既与个人因素有关,同样受到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不仅在性别上有所差异,城乡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别,农村未婚女青年的比例较低,最多的大龄未婚女青年集中在城市。而婚姻迁移和社会对于男女两性的期望不同将会对新的婚姻挤压问题造成进一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5.
根据实际情况与方案的综合比较,选择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是我们岳兴公路在施工过程中解决特殊地段路基问题的指导思想与根本出发点。尤其是在处理地下水的过程中采用纵横交错、平面立体结合的方式,为我们在以后工作中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6.
试论我国政府与第三部门和谐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第三部门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产物。由于第三部门与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影响了其组织功能的发挥。为此,应深化改革。改变观念。政府从资金、人力、管理、政策法规等方面积极支持第三部门的发展;第三部门应主动发挥其民间性、志愿性、低成本性等优势,积极主动承担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以此构建二者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07.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任务,如何提高,从何处着手仍是有待解决的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如葛兰西、哈贝马斯、阿尔都塞对文化的作用都特别重视,但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葛兰西特别强调“文化霸权”,哈贝马斯强调公共领域对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意义,阿尔都塞则提出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概念,强调教育的重要作用。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关于文化建设的有益启示。文化建设意在提高文化软实力,而文化软实力提高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8.
109.
在清末民初现代民族国家兴起的过程中,中国民众的信仰世界经历了急速的断裂与嬗变."反迷信"运动将改造民间信仰整体性地纳入到了创建现代国家的话语体系及其社会展开过程.然而破除迷信作为一种启蒙形态,并非现代性的独创,它也是精英主义对于民众世界论述与改造传统的绵延.在反对迷信的同一性态度底下,还有启蒙主义在不同层次、不同立场叙事场景中的复杂呈现.民众信仰空间的多重叠合功能,使其现代改造并不表现为一种"传统一现代"绝然对立的线,}生进程.在地方性状态下,正统与民间、传统与现代交互而行,信仰空间依存于民众的日常实践,在现代改造中强固地延续着.  相似文献   
110.
"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简称并非自古就有的概念,近代"国学"热潮与"亡国灭种"的危机、以及民族主义文化思潮不可分割.但把传统"国学"化身为当今"国家最高学术",却是大错特错.当代中国的"国学"不仅包括亘古以来的本土文化,还应容纳"五四"以后榆入的西方现代文明与文化,可称为"新国学".--此种无所不包的"新国学"观恰是对(旧)"国学"的解构.如此以来,"国学"这一称谓是否还有存在之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