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91篇
  免费   638篇
  国内免费   164篇
管理学   960篇
劳动科学   60篇
民族学   576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316篇
丛书文集   5233篇
理论方法论   946篇
综合类   7943篇
社会学   1043篇
统计学   150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241篇
  2017年   408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554篇
  2014年   682篇
  2013年   1006篇
  2012年   910篇
  2011年   1314篇
  2010年   1357篇
  2009年   1442篇
  2008年   1245篇
  2007年   1516篇
  2006年   1530篇
  2005年   1215篇
  2004年   649篇
  2003年   513篇
  2002年   549篇
  2001年   472篇
  2000年   328篇
  1999年   280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73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李萍  王伟 《学术月刊》2012,(4):90-95
检视和比较中西方关于生态价值问题的研究文献,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并将其引申扩展到探索生态价值的致思路径是:沿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线索,从经济系统、生态系统和生态经济系统考察商品总价值、生态总价值和商品价值总量之间的内在关联及其数量变化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由低到高的提升,商品总价值、生态总价值和商品价值总量三者之间呈现由同向递增变动到无序变动、再到更高层次的同向递增变动的趋势。在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生态问题的状况下,重新认识和理解生态价值问题,将有利于改变当前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过度单一的局面,有利于转变人们对自然生态资源、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的传统发展理念,有利于有效推动自然资源定价和参与市场化治理,并为其提供理论基础,从而使自然生态环境能够被科学、合理、协调、可持续地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992.
公共政策效能衰减分为有效衰减和无效衰减两种形式。公共政策效能有效衰减是公共政策效能运行规律的反映,而无效衰减是在公共政策效能没有正常释放的情况下发生的,是影响公共政策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公共政策共同体中,不同行为主体之间行为取向的多元化和行为方式的分散化是公共政策效能无效衰减的主要原因。公共政策共同体中各行为主体以理解为目的的交往活动,是减少公共政策效能无效衰减的重要途径。现有制度设计上的不完善,导致公共权力一定程度上的垄断化、碎片化和异质化,这是造成公共政策效能无效衰减的根本的原因。打造有利于公共政策共同体中各行为主体在平等互动基础上的有效的和全方位、深层次交往的制度性平台,实现公共权力在组织上、资源上和功能上的整合是克服公共政策效能无效衰减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93.
王守坤 《浙江社会科学》2012,(9):11-19,41,155
本文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为角度构建了中国式分权与宏观经济绩效之间的关联框架,指出中国式分权体制下的地方政府竞争行为构成了中国经济增长以及周期性过热的主导力量。由于中国不同省份的自然历史、地理位置以及发展政策差异极大,即使是同样的分权程度也可能产生不同的经济绩效与激励效果,这也就使得面板数据模型回归结论对其设定形式非常敏感。因此,本文采用受限VAR模型来实证分析中国式财政分权对于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作用效应,结论证实了本文的理论预期。  相似文献   
994.
汪韶军 《兰州学刊》2012,(12):10-14
席勒美育思想中存在着一些内在矛盾,其中之一是他对自己所憧憬的理想社会到底是审美王国还是道德王国表现出一种游移。文章列出了这种游移性的种种表现,并进而分析了产生这种游移性的可能性原因,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席勒最终意在审美王国;审美王国不是通往道德王国的中介,它就是终点。  相似文献   
995.
朱红  王绪琴 《兰州学刊》2012,(12):15-20
法家学说以人性恶为理论前提,主张任法治世,故视其为"恶人学说";儒家学说则以人性本善为基,强调道德仁义,着意于为平常生活中的平常之人建造和谐生活的秩序,故视其为"常人学说";道家学说则主张用自然无为之道教化民众、经营人生,超越而远识,故视其为"圣人学说"。三家人生哲学当互涵统摄,兼取并用,方是人类长治久安之道。  相似文献   
996.
丁磊  王兴泉 《兰州学刊》2012,(12):118-123
文章以CSSCI数据库有关竞争情报研究的1048条文献和其所包含的参考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Ⅱ绘制知识图谱,梳理了竞争情报具有影响力的作者、机构以及竞争情报知识基础、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997.
"本体论"是ontology的译名,但这个译名并不能全面揭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特征。在中文语境中,第一哲学体系本身就包含了本体论和存在论两个层次的内容。对于古代哲学来说,本体论指的是追问世界本原的哲学形态;对于现代哲学来说,本体论既可以指称"本体论承诺"意义上的理论前提,也可以指称现代自然哲学。文章追溯了本体论的原始意义,提出了同时使用"本体论"和"存在论"两个译名来翻译的观点,并在这样的基础上对本体论在现代语境中的多重含义进行了概括,对于理解现代自然哲学的目标以及界定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98.
日本学者泷川资言综合历代《史记》研究成果,汇集日本及中国学者对《史记》的一百多种注释,对版本、史实、人物、文字、词语等进行了全面考证,对前人未解释或者解释不详的部分加以重新阐释,《史记会注考证》成为《史记》研究史上的经典性著作,前人对其研究多注意所收张守节《史记正义》佚文的真伪问题,而对其校勘考证之功研究不够,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9.
王琼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1):69-71,108
社火产生于原始的宗教信仰,来源于对古老土地与火的崇拜,是随着原始的祭祀活动而逐渐形成的,它与祭祀有着一脉相承之处。古老的祭祀活动的核心是其作为巫术的思维模式——巫术直观。巫术直观是原始人与世界万物之间的直接沟通,其中,世界万物成为人的生命活动的象征及象征符号。社火作为祭祀,首要的是相信神灵的在场,并向其献祭,于是,社火、脸谱、服饰、道具、演员、红布条、铳炮锣鼓,一切与社火有关的事物自然具有了神灵的神力,并可以独立存在,成为神灵的象征符号。  相似文献   
1000.
董仲舒将王道之依据上溯于天,认为是圣人承天意以从事的结果,并将人间的统治者确定为天之子,由此论证了现实政权的合法性;同时,他又通过"天立王以为民也"的设定,将人间统治者的统治置于以天道为依据的王道的规制之下。在此基础之上,他结合现实,对儒家视域中与王道相对的霸道,进行了论述,认为王霸皆本于仁,将儒法结合,并在治道层面主张德主刑辅,大德小刑,从而把儒法结合后的政治行动力契入儒家,使其主张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感和可操作性。由此,中国近千年的霸王道杂之的治道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