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7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42篇
管理学   381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72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50篇
丛书文集   1376篇
理论方法论   302篇
综合类   2553篇
社会学   386篇
统计学   5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383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429篇
  2009年   412篇
  2008年   378篇
  2007年   402篇
  2006年   448篇
  2005年   380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巨灾债券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产品,可以有效解决保险市场巨灾风险非可保性问题,正逐步被一些国家应用于农业保险领域。本文以安徽省棉花年产量数据为样本,以该地区相对于长期平均趋势产量偏差量为损失指数,设计了一种农业巨灾债券。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样条回归与Gaussian核密度估计法,以及产量损失分布与利率风险相结合,可以初步构建中国农业巨灾债券的定价模型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992.
杨宇谦  吴建南  白波 《管理评论》2012,(11):158-169
本文引入实验方法,从合作体和合作者两个层面考察了资源禀赋对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将合作体的资源禀赋特征操作为"等资源禀赋型"、"高资源禀赋主导型"和"低资源禀赋主导型"三类,将合作者的特征操作为"等资源禀赋"、"高资源禀赋"和"低资源禀赋"三类。将被试随机分配在三类合作体中,扮演不同的合作者,进行五轮重复实验。结果表明,在合作体水平上,资源禀赋分布特征不同的合作体具有不同的合作绩效与风险,在各合作体内,合作者的贡献比例差异均有逐轮缩小的趋势。在合作者水平上,资源禀赋水平较低的一方相对贡献更高;个体合作贡献比例受不同资源禀赋合作伙伴上一轮贡献的影响;资源禀赋的高低和对等伙伴的数量决定了合作的可持续性。结合这些发现,对进一步创新我国公共品供给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3.
黄河  吴培冠 《管理科学》2012,25(1):45-54
团队工作方式在组织中日益普遍,团队成员成为影响新员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探讨团队成员交换对新员工社会化结果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尤其是社会因素策略这一组织社会化策略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选取201个入职时间在一年半以内的销售人员为调查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方法对研究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团队成员交换对新员工社会化结果产生显著影响;新员工感知的社会因素策略在团队成员交换与任务掌握、角色清晰、工作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团队成员交换与离职倾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这表明高质量的团队成员交换关系可以促进新员工感知更多来自组织的正向社会支持以及组织内部人的角色模范作用,最终帮助他们成功社会化。  相似文献   
994.
K Wu 《人口研究》1985,(1):26-27
The impact of modernization on population dynamics in China is examined. The author notes that the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involves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population in urban areas and the mechanization of agriculture. The need to redistribute the urban population from major urban areas to smaller towns is noted.  相似文献   
995.
开放型区域经济适度人口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区域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的客观现实下 ,对区域经济适度人口的研究有着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对各区域之间开放联系不断加大的认识 ,通过分析影响开放型区域经济适度人口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就如何开展区域经济适度人口的研究及其具体的研究方法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并以上海浦东新区为实例 ,说明了这一方法的具体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996.
史学斌  武辉  贾俊花 《西北人口》2006,(3):23-26,29
人口乡村—城市迁移的动力机制问题是城市化问题的核心。长期以来,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口学家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研究。本文对其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997.
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关系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陈卫  吴丽丽 《人口研究》2006,30(1):13-20
本文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考察了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的关系。通过比较农村本地人口、城市本地人口和流动迁移人口三个人口群体在生育率上的差异,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流动迁移对生育率有着非常显著影响,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不仅显著低于农村本地人口,而且也低于城市本地人口;远期流迁人口的生育率要低于近期流迁人口的生育率。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的关系出现了与已有的迁移生育率理论的不一致。1990年代中国的迁移生育率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998.
本文旨在研究控制人口增长与我国当前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文章首先确定两个事实:一是用进出口贸易的资料证实中国近年来的经济不是泡沫经济,而是实际增长;二是通过中国各种人口统计指标,特别是总和生育率(TFR)论证中国近年来生育率下降和人口增长率的下降。笔者认为当前TFR值1.8是可接受的。其次,通过减少人口投资,提高人均GDP,提高人力资本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论证生育率和人口增长率下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并指出人口是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和人与自然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999.
C P Wu 《人口研究》1980,(1):32-38
Coordination of population growth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fundamental ele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Based on China's present condition and our future goal--to be a communistic society--per capita income was suggest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criterion. Because the primary requirements of a communistic society and the goal of our socialistic production are material abundance and a highly developed civilization, per capita income is also the best criterion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our "Four Modernizations" program and the coordination of population with the economy.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per capita income also has international significance, for it will indicate the excellence of our system and contribute our strength to world peace in the future. In order to continue increasing per capita income the primary goal is increased production. On the other hand, a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dela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 comparatively small difference in population growth rate (a decrease from 1.5% to .5%) leads to a large difference in total population and the investment in the population after many years (e.g. 20 to 40 years). For China's present condition the slower the population growth rate the better for ou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faster the per capita income will increase.  相似文献   
1000.
农民工对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就业替代模型及其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在阐释农民工进城的替代效应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了两类劳动力替代关系的计量模型,并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市中被农民工替代的岗位数占城市本地劳动力的7.2%,占农民工总量的33.6%;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之间高度互补、小幅替代,并且不同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间的替代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劳动力市场分割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