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8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43篇
管理学   567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89篇
人口学   328篇
丛书文集   808篇
理论方法论   480篇
综合类   1875篇
社会学   1278篇
统计学   94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752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313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323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40篇
  1977年   20篇
  1976年   26篇
  1975年   24篇
  197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onsider the relation between commuting and the settlement structure,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rural and nonmetropolitan areas. I examined commuting flows between metropolitan central cities, other metropolitan areas, nonmetropolitan places with more than 10,000 people, those with 2500–10000 people, and other rural areas. Despite the deconcentration of population, industry and trade that was especially marked in the 1970s, commuting in 1980 was predominantly toward larger places in the ruralurban hierarchy, and particularly from rural areas and the other metropolitan category to cities. Overall levels of commuting were high, and most were within either nonmetropolitan or metropolitan areas. Smaller nonmetropolitan places particularly had high proportions of both in- and out-commuters. Differences in commuting flows by gender,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industry were small, but generally in the directions expected on the basis of prior research. The findings reveal a high degree of work-residence interdependence among settlement units in nonmetropolitan America, with social and economic differences in commuting flows representing an important aspect of communit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32.
传统教育资源的现代转化——晚清书院嬗变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教育资源为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不断变革并融入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之中 ,从而促进了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晚清书院的嬗变即充分展现了这一历史理性。在社会转型和自身日益衰败的双重作用下 ,晚清书院历经复归书院传统的努力、新质书院的建立和改书院为学堂三个相互交织的嬗变过程 ,走完了现代转化之路。这对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并由此与现代教育建立了无法割断的联系。  相似文献   
33.
在清末中西祭祖纠纷中 ,中国教民扮演了颇为独特的两难角色。清末中西祭祖冲突大多发端于祭产或族产上的纠纷 ,以经济利益的争夺为引子 ,并介入行政、外交等手段 ,从而质变为中西文化冲突的一种模式。因此 ,产权利益的得失 ,是中国教民首先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同时 ,族群归宿所带来的认同感 ,也严重困扰着中国教民。中国教民在产权利益、族群归宿与外来信仰间无从抉择 ,其摇摆变易的形象 ,反映了身处祭祖纠纷困境的中国教民的两难心态。  相似文献   
34.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政府信任危机已成为现代政府公共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政府信用的缘起和现状、政府信用缺失的后果以及政府信用建设等方面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5.
应用写作是一门以人文知识和精神关照为基础,以实践性、工具性、开放性为特征的课程,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体现这一特征。《应用写作病文评析与修改》正是体现这一特征的崭新教学内容体系,它在教材的独创性与实践性两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为应用文写作与教改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36.
大学校园时尚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它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积极意义,又会产生消极影响.基于此,必须积极应对大学校园时尚的冲击,在校园时尚语境下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37.
消除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干扰 ,探索语言学习错误的原因 ,寻求恰当的教学途径 ,解决母语干扰问题 ,对于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践中 ,城市社区建设的实际操作有诸多现象和现实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社区建设”概念的界定、政府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职能定位、居民参与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地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等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则需要我们加以认真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9.
文章探讨了网络对文学活动的强大影响,进而闸述了后现代状态下网络文学话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40.
本文运用演绎逻辑、归纳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基本方法 ,对鲁迅小说中的逻辑问题进行分析 ,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