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22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张小菊  余华 《社科纵横》2007,22(2):153-154
Blending Learning强调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启动学生主动性。在当前的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在化学教学中实行Blending Learning的教育思想,需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运用信息技术于化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打破单一地运用讲授法的局面,促进师生之间课堂内外的交流和对话。  相似文献   
62.
余华 《浙江学刊》2007,2(5):132-135
中国市民社会的兴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市民社会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思想启示我们:市民社会是人类自由发展的现实基础,也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经历史环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要辩证对待市民社会的生长,充分依靠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克服市民社会的弊端,在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3.
余华 《浙江学刊》2015,(2):135-139
追求为着"人的解放"的真实公共性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根本旨趣。马克思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出发,从人类历史生存实践的深层根源,揭示了人本质上是类存在物,公共性是人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方式,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即是人类实践公共性累积的成果,也是人类公共性发展的根本内涵与指向。与近现代政治思想家不同,马克思、恩格斯突破了资产阶级的狭隘眼界,认为国家(广义的政府)并不必然代表"公共性",国家虽然是应社会公共性的要求而产生的,具有名义上的"公共性",但在存在阶级对立的社会,国家的"公共性"是"虚假的",其实质上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只有"消灭"阶级和国家,建立"自由人联合体",才能达致体现真实公共性的"人类化社会"。  相似文献   
64.
余华 《民族论坛》2022,(2):69-76
本文旨在分析清代越嶲地区管控模式与土司管控体系的演变过程及其推动因素,探讨汉、藏、彝等多民族杂居区域的治理方式。康雍时期,清廷设宁越营与越嶲营并通过对土司的招抚与监管,形成越嶲卫辖土司与宁越营、越嶲营辖土司的管理体制。乾隆二十六年(1761),清廷派出抚民通判管理并监管土司,标志着越嶲厅的设置;越嶲营分防汛塘,镇戍地方并监管土司,形成越嶲地区的军政共管模式。道光十三年(1833),清廷在处置越嶲焚掠事件后,将越嶲抚民通判改为“抚夷”同知,其内在逻辑是清朝治理越嶲地区重点对象的转变,“抚夷”同知兼辖汛塘,增加军事驻防力量,调和汉土矛盾与调整民族贸易形式,形成以政统军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