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9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认牙     
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您朝他一张嘴,不用说哪个牙疼、哪个牙酸、哪个牙活动,他往里瞅一眼全知道。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费猜!  相似文献   
12.
人们为那些不知不觉就会被推土机推去的古村落与城市历史街区心怀忧患之时,是否知道已经出现了可怕的文化空巢?这些历史形态犹存的村落与街区,远远看去,似是不错,古建筑一幢幢优美地立  相似文献   
13.
失亦从容(散文)──申办奥运失利的墨尔本人中国文联执行主席冯骥才一个人精神气质的充分表现,往往不是在成功之际,而是在他的落败之时。一个民族亦然。使我清清楚楚看到墨尔本人的气质,是在他们申办奥运失败的那天。早在1989年12月我第一次到墨尔本,就发现街...  相似文献   
14.
一年一度此时此刻,我都会站在料峭的寒气里,期待着春的到来。因为我知道,若要"知春"可不能等到"隔岸观柳";不能等到远远河边的柳林已经泛出绿意,或是那变松变软变得湿漉漉的土地已经钻出草芽——那可就晚了。  相似文献   
15.
冯骥才 《社区》2014,(11):37-37
你能从自己对春天的记忆里找出三个画面吗?  相似文献   
16.
精神的殿堂     
冯骥才 《社区》2013,(20):40-40
在法国,当地的朋友问我们想看谁。我们说出卢梭、雨果、巴尔扎克,莫奈、德彪西等等一大串名字。朋友笑着说:“好好,应该,应该!”于是他先把我们领到先贤祠。先贤祠就在我们居住的拉丁区。重新改建的建筑的人口处,刻意使用古希腊神庙的样式。  相似文献   
17.
我们必须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现象不能不使人忧虑.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尤其是那些最驰名、最具影响的——从名城名镇名街,到名人名著名墓,乃至各类文化遗产等,都在被热热闹闹地重新打扮,甚至拆卸重组,再浓妆艳抹,挤眉弄眼,招摇于市.旅游资源.已经拆掉的无法复原,没拆的也难逃厄运——全被开发成风情商业街.更糟糕的是很多古村古镇正被腾笼换鸟,迁走原住民,然后大举招商,一个个被改造成商铺、旅店、农家乐、茶社、咖啡屋混成一团的游客天堂.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独特的精神跑到哪里去了?没人管也没人问.  相似文献   
18.
富人区     
在洛杉矶,一位美国朋友开车带我去看富人区。富人区就是有钱人的聚居地。美国人最爱陪客人看富人区,好似观光。到那儿一瞧,千姿万态的房子和庭院,优雅、宁静、真如人间天堂。我忽然有一个问题问他:"你们看到富人们住在这么漂亮的房子里,会不会嫉妒?"  相似文献   
19.
底线     
底线就像江河的水线,水有一定高度,船好行驶,人好游泳,如果有一天降到了底儿,大家就一起陷在烂泥里.我们连自己是脏是净是谁也不知道了.底线是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  相似文献   
20.
精神的殿堂     
冯骥才 《中外书摘》2010,(10):63-64
人死了,便住进一个永久的地——墓地。生前的亲朋好友,如果对他思之过切,便来到墓地。隔着一层冰冷的墓室的石板“看望”他。扫墓的全是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