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6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94篇
社会学   35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232.
小兰亭图     
<正> 《兰亭图》,是明朝益王朱常涏为纪念王羲之兰亭集序而选绘画、雕刻能手上石,用金箔纸、李廷珪墨,浓淡二色镶拓.图为长条横卷.开头摹刻兰亭摹本五种,次即王羲之在兰亭作序图像.兰亭临池兴建,周围茂椿修竹,溪水涟漪,景色幽雅.与会者四十二人沿溪席地而坐,畅饮赋诗,神情各异.每人所吟,均题榜于上,一目了然.卷尾叙有《兰亭集序》流传过程和益王刻此《兰亭图》始末.  相似文献   
233.
庙学(儒学、郡县学、路府州县学)和书院是元代儒学教育的重要机关。即在元代的官办学校例规集所谈的庙学典礼中,两者也被合称为“庙学书院”、“儒学书院”、“路州县学书院”、“府州军县学校书院”等。简言之,以“学院”作为两者的通常称呼,是指庙学与书院受到了同样的看待。这不外乎是两者在元代的性质相同和受到官府的同一支配的缘故。无需赘言,庙学即是官办,设立于各路府州县学。书院与庙学的产生不同,尽管它是属于民间的教育机关和学术研究机关,但自南宋末期已有官办化的现象;至元代,许多名贤书  相似文献   
234.
<正> 向秀,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省武涉县西南)人,是魏晋两朝交替时期的一位哲学家,为“竹林七贤”之一。当时,“竹林七贤”是否一块坐在竹林里清谈,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但向秀和嵇康的交游是真有其事,除至今流传的有关他的传记外,向秀自己作的《思旧赋》也能证实。《思旧赋》就是为了怀念去世的嵇康和吕安咏出来的。《思旧赋》虽是小赋,但被选录在梁萧统《文选》里,可以说它在六朝时期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评价。这说明《思旧赋》除了一般的文学性外,还有使六朝知识分子特别感动的因素。我这篇小文,试图对这种因素做些说明,提出和过去不完全一致的看法。  相似文献   
235.
日本季刊《亚洲评论》1976年第4期,发表了早稻田大学文学系讲师细野浩二题为《鲁迅的境界——追溯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的文章.作者认为,在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中,弘文学院时代是其传记中最薄弱的部分.作者阅读了讲道馆所藏的有关材料,有了一些新的发现:鲁迅作为"境界人"在弘文学院发现了生活在清朝体制下的矛盾;他产生了"寂寞的思想",经过医学发展到文学,他的这一思想发展过程明确了;鲁迅是站在境界之上的"精神界之战士",最能正确理解他的是毛主席.现将全文译介如下.  相似文献   
236.
寄上一篇短译稿,是日本学者驹田信二先生关于鲁迅《藤野先生》英译文的注释问题,以及对鲁迅记忆中的"日暮里"的考证.由于今年是鲁迅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驹田信二的这篇刚发表不久的鲁迅研究短文谈到的鲁迅著作注释问题,和"日暮里"的有关史实的新材料,值得公开发表,以供国内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3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股份制必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238.
迷路的困惑     
自信方向感不错,很少迷路。可近年却老是迷路,而且都是在华丽的新大学城里。去了几所大学城就迷了几回路,很是困惑。由是,就找原因。思来想去,是新校城(请原谅我臆造词汇了)的面积实在太大了,动辄就是几千亩。这是个什么概念?把一座县城放在里面绰绰有余。最可恨的是那些吃干饭的设计师,几乎把所有的建筑物全设计成火柴盒,你说,能不迷路吗?因而,每回迷路,心里都萌生一个不算歹毒的念头:把那个没理念的设计师揪来带路,让他尝尝在火柴盒森林里“旅游”的滋味。  相似文献   
239.
行者无畏     
地上本无路。路是人闯出来的。行者无疆、行者无畏、行者磊落。当他们每往前迈出一步时,都充满着艰险、失落甚至于血的代价。但人生的价值也往往在此时体现出来,"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索未必就一定善果,但为了善果去求索,决非是真正的行者。  相似文献   
240.
我是一个烟民,平日最爱抽着烟听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朋友到一个偏僻的山村扶贫蹲点,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房东那位可爱的小女儿,只要有空就会蹲在门口的小溪边,盯着清澈的溪水发楞。所以他好奇地走了过去。“叔叔,为什么溪水还不倒流呀?”她的眼里充满着迷惘和失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