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2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整理国故运动"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国故运动"研究曾经历思想论争、思想批判、思想解放等主要阶段、新近更有多种研究成果问世.然该课题的研究仍处于方兴未艾阶段,还较少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的学术史现象,从宏观层面上加以系统的把握.  相似文献   
32.
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理论、区域分工发展理论、层次阶段发展理论、协同均衡发展理论是省域道路运输一体化发展主要的理论基础。受理论的诸多启示,提出应建立管理协作、利益共享、资源配置、统筹规划、城乡协调、市场培育、信息整合等省域道路运输一体化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33.
卢毅 《东方论坛》2007,(6):78-82
在章门弟子内部,曾发生了一些严重分化.其中,黄侃、汪东、吴承仕等人与其他同门的矛盾,主要是因为思想分歧、个性冲突以及籍贯不同引起的;而鲁迅与钱玄同的分道扬镳,则是由于他们后期思想的差异和人脉关系的纠葛所造成.尽管如此,他们相互之间的评价仍未远离学术的轨道,他们的同门情谊也并未完全泯灭.今天看来,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这种客观公允、不以人废言的精神显然值得后人景仰.  相似文献   
34.
否定是一个范围广泛的概念。通常把包含否定词的句子称为否定句,但否定形式不一定表示否定意思,肯定形式亦不一定表示肯定的意思。本文旨在讨论暗含否定结构,即:肯定句中的动词、名词或形容词所表达的一般否定概念;用介词或连词表达一般否定或排除否定;以及短语动词、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或其他短语所表示的否定概念,以期帮助提高英汉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35.
分析了《眠空》具备的三重意蕴:深邃、空静、超离——宗教哲学与修行意蕴;冷峻、理性、深切——现实观察与剖析意蕴;紧迫、及时、投入——爱的践行与承担意蕴.认为,某种程度上《眠空》是一本有关修行的书,体现了作为精神修行者对心灵平衡自足道路的执着探索.  相似文献   
36.
在考察国内外高速公路市场化改革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速公路市场化改革发展进程中政府职能由行政管理向行业监管的必然转变,针对高速公路市场化发展中政府监管未得到应有重视,监管体系需要改革完善;监管未形成有效机制,监管环节需要尽快加强等问题,提出建立专业、独立的监管机构,明确政府角色;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监管内容;建立完整的监督机制,开发监管手段等建议。  相似文献   
37.
从城市区位与城市功能定位的关系出发,以成渝经济区、成贵高铁等重大事件为依据,分段描述了宜宾区位优势发生的变化,特别指出了成贵高铁对宜宾具有倍增区位优势的根本作用。在对宜宾已有定位提法的考察基础上,结合知识经济时代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趋势、宜宾在成贵高铁影响下的区位优势、宜宾"十二五"发展的一些主要规划建设内容,认为宜宾已初具区域门户型中心城市的特征,应该抓住机遇,适势适时将西南门户型中心城市作为宜宾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新定位。  相似文献   
38.
卢毅 《唐都学刊》2000,16(3):35-40
文章认为,从诸多迹象来观察,“刘歆遍伪群经”与“刘歆奖奸翼篡”等说法均无法自圆其说。依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得出的结论应当是第一,刘歆并未遍伪群经,古文经传在他之前已存在,刘歆充其量只是对其作了部分的增窜;第二,刘歆最初争立古文经传之初衷,并非奖奸翼篡,虽然古文经学在客观上被王莽利用为篡汉改制的理论工具,但这些与古文经传的可信程度并无直接的关联。文章认为,限于史料的匮乏,目前只有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辩证考察,才能对刘歆这样一个充满矛盾、性格复杂的历史人物作出恰如其分、合乎情理的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39.
卢毅 《浙江学刊》2000,1(2):112-117
本文从中国自由主义启蒙运动的背景分析入手,通过对五四诸子“个人社群观”嬗变流程的脉络梳理,来揭示彰显其内在思想张力之生成及缓解的深层缘由。作者认为,西方自由主义的原生基石预设于“个人主义”所取得的毋庸置疑的先验地位之上,而中国近代自由主义则与此迥然有别。虽然在新文化运动初期,激进派为了摆脱两难困境,曾经一度突破了保守派布下的樊篱,逼近触摸到“个人本位”的观念,但在“启蒙的屈辱”的心理作用下,很快又回撤到早期先驱者的归宿窠臼中去,重新操持起“社群本位”这一当代社群主义的主流话语。这种在中国近代思潮史上屡见不鲜的殊途同归现象,究其根源乃在于,当面临着与生俱来的内心撕裂之痛苦时,亲历者往往采取了二者择一的一元化思维进路,抑或是某种笼统模糊的调和手段,亟欲强行将之缓解。而从如此颟顸浮躁的心态出发,在现实政治的运作过程中只能导致其“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相背离。  相似文献   
40.
1944年夏,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访问延安,这是抗战时期外国记者对共产党根据地仅有的一次大规模集中采访活动,也是中共对外宣传的一次重大突破。围绕中外记者团的这次延安之行,国共两党曾进行过一场激烈的宣传暗战。国民党在阻挠未成后,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做了貌似周密的部署,但结果弄巧成拙,导致外国记者与之日渐疏远。相反地,中共则因积极主动、开诚布公,同时又善于沟通,最终赢得了多数外国记者的同情。这无疑显示了双方宣传技巧的高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