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2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43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37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青年恩格斯的哲学思想轨迹探索───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张一兵众所周知,与马克思一样,早年的恩格斯是一位充满人情味和感情冲动的热血青年。他有着浪漫主义的文学创作尝试,也有洋溢着生活情趣的奋进的活力,确定地说,他并不是踏着一个严密自然科学家的鼓点起步...  相似文献   
42.
今天的时代是人类取得长足进步的时代.面对物质世界漫长进化历程不断呈现的新层面,人类的总体科学认知又在大量新的科学成果的簇拥下向前迈进了.这一科学进步最深刻的内容之一就是当代复杂性系统科学的出现.可以说,这也是当代自然科学理论框架最重要的结构性支点之一.我认为,人类将又一次面临新的科学理性认知的综合和概括,这是自古代直观认知、近代经验科学实证认知之后的第三级科学认知层  相似文献   
43.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主持的这组笔谈 ,是关于作为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重要论著《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的文本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 ,萨特主要是作为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 (195 0年以前作为法国存在主义学者的“第一个萨特”)而被解读的 ,人们几乎完全忽略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萨特 (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时的“第二个萨特”)。笔谈讨论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思想转变的特定历史语境 ,并分别讨论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一批最重要的学术范畴 ,如作为萨特对所谓辩证理性的独特定位、作为他的存在哲学个人本体论关键的谋划概念、历史进程中的总体性与总体化、构成的辩证法与被构成的辩证法的关系 ,等等。此组笔谈为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的重要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44.
本文主要讨论了戈德曼关于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史的看法。他以事实与价值的一元统一的科学人学为逻辑尺度 ,区分了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二元论情境 ,以及马克思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一元论历史观的基本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45.
很长一段时期里,否定之否定规律一直成为唯物辩证法理论研究中的难点,至今进展甚微。黑格尔曾经说过,真理不仅仅是结果和开端,而且还要包括其产生和全部过程。用恩格斯的话来讲,就是原则(结论)只能从事物中来,它们不是现成的、僵死的,而是在自己产生的过程中不断表现出的。所以,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对否定之否定学说的发生作一个哲学思想史的考察,以探寻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深层结构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6.
阿尔弗雷德·施密特(Alfred Schmidt,1931-)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左翼代表。1931年5月19日,施密特出生于德国首都柏林。1957-1961年间,施密特在法兰克福大学攻读哲学、社会学和历史。1960年,在阿多诺的指导下,他完成了题为《马克思的自然概念》的博士论文。随后执教于法兰克福大学和法兰克福劳动学院。1972年起,任法兰克福学派社会研究所所长。施密特的代表性论著有:《马克思的自然概念》(1960年)、《尼采认识论中的辩证法问题》(1963年)、《康德与黑格尔》(1964年)、《列斐伏尔和现代对马克思的解释》(1966年)、《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1967年)、《经济学批判的认识论概念》(1968年)、《历史与结构》(1971年)、《论批判理论的思想》(1974年)、《什么是唯物主义》(1975年)、《作为历史哲学的批判理论》(1976年)、《观念与世界意志》(1988年)等。这里的5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剖析了《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的理论得失。张一兵的文章着重探询施密特的方法论,重新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经济学的关系。段方乐的文章揭示了施密特所阐发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本体论的双重逻辑,张金鹏的文章着力辨识了这种双重逻辑乃是施密特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解缺失了生产关系这一重要环节所带来的理论后果。颜岩和夏凡的文章则分析了施密特对“唯物主义”的一般理解和施密特对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特殊理解。希望这一组笔谈的发表,能够引起国内学界对施密特研究的重视,进而促发我们更好地体悟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  相似文献   
47.
国内学界以往对阿尔都塞的介绍大多集中于他对马克思哲学史的解读 ,人们忽视了阿尔都塞这种独特诠释结果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的前提。本文主要讨论了阿尔都塞从巴什拉那里承袭的法国新认识论的遗产。其一 ,他拒绝再现式的主体 -客体二元认知构架 ;其二 ,明确指认实践性的认知为前科学的价值意识形态 ;其三 ,在前科学话语的断裂之处确立科学理论的突现新质  相似文献   
48.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逻辑建构与解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逻辑建构与解构张一兵马克思异化理论原生思想母体是黑格尔的观念主体异化理论。在他接受异化观念的初始,只是在青年黑格尔派凸现的自我意识片断性规定上持有主体的外化和复归的先在性逻辑(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只是在他转到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49.
众所周知,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研讨中,西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命题。但在对什么是马克思的科学历史观这一问题的回答上,“人学的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却有着截然相反的结论,这就是主体性的历史观与“无主体的”历史观的对立。我以为,透视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中出现的这两种理论偏向,对于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本文在此就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发展理论中的内在逻辑冲突发表一些初步的见解,以期能够促进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一…  相似文献   
50.
众所周知,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所作的深刻批判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人被物(资本关系)的力量所奴役和支配的主客体关系颠倒现象,这也就是马克思所揭露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役性现象(早期他称之为“异化”)。在马克思的眼里,资产阶级学者在维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要充分肯定物役性并掩盖其本质的。并且,这种物役性现象在观念上的反映就是资产阶级的拜物教观念。这是资产阶级维护其社会政治统治的意识形态。马克思对此当然也进行了彻底的理论清算,这就是马克思著名的三大拜物教理论。本文就马克思的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