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59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5篇
综合类   83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审美意识:超越有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艺术的本质在于超越有限 ,即以有限的事物显现无限。艺术表面上离开了有限事物本身 ,实际上却更深入了事物所蕴涵的无限深层内容 ,更接近了事物的真实。艺术品由于超越有限而显现了惟一宇宙的无限内涵 ,故能使鉴赏者具有共通感 ,对鉴赏者具有魅力。艺术品之超越有限物的特点 ,还能使它在不同观赏者那里和在不同时代的人那里不断更新、丰富和深化自身的内容和含义。本文所强调的超越有限 ,不止于超越感性的东西 ,以表现典型概念 ,而且更着重于超越作为感性物与理性物相统一的有限在场者以显现无限的不在场者 ,这不在场者也是感性的东西与理性的东西的统一。  相似文献   
52.
<正> 闻一多先生是诗人、学者、民主斗士,这三者在闻先生思想发展的过程中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诗人时期的闻一多先生,面对祖国危殆,国土日蹙的现实,接受了“五四”科学民主精神的洗礼,怀着振兴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宏愿,探索人生真谛的理想,写下了《红烛》和《死水》等诗集。这是诗人丰富的想象,炽热的诗情,宏伟的愿望凝聚的结晶,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  相似文献   
53.
从朗吉努斯的《论崇高》看屈原的《离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美学一般把审美意识区分为优美与崇高两类,古罗马时代的希腊文艺理论家朗吉努斯在其名著《论崇高》中,早已勾勒了崇高之不同于优美的基本特征。本文作者受朗吉努斯著作的启发。对屈原的《离骚》作了细致的分析,认为《离骚》不是一般的优美所可以概括的,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崇高之美,文章最后强调,崇高在西方源于希伯莱文化,以忧患意识为其思想根源,《离骚》的崇高与屈原所遭遇的忧患也有密切联系。作者希望我们今天能够多一点忧患意识,能在文坛上出现像《离骚》一样崇高宏伟的诗篇。  相似文献   
54.
55.
"本质"最早在亚里士多德的用语中就包含有两重含义:一是指"普通的东西"("共相"),一是指"个体的东西"("这个")。西方哲学史上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片面地认为,"本质"就是指"普通的东西"。但实际上,"普通的东西"并不能涵盖亚里士多德对"本质"的界定和表述:本质是使一事物"恰恰地是这个事物"的东西。"本质"的深层含义应是"个体性"。本文通过对西方一些相关思想观点的分析和文化现实的考察,得出结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对待事物的两种态度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重普遍性规律的追求,后者重个体性的人生价值意义的追求。从自然物到文化物是一个由以普遍性为本质到以个体性为本质的转化过程。作者主张,在人文社会领域应该强调的是:在尊重和发扬个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建立"和而不同"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56.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人口国家,而澳大利亚也是一个世界移民大国,生存着一百多个民族。澳大利亚成功地通过语言政策调控实现多元语言相互交流的范式对我国语言政策制定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本文秉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发展的思想,通过对澳大利亚语言政策梳理和分析、对我国流动人口语言现象特殊性的思考、对我国复杂的语言环境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而得出启示:目前流动人口状态下可实施"一主要多中心",即一主要语言多语言中心并存的语言政策。  相似文献   
57.
一、自我蒙眬觉醒的哲学基础——玄学儒学之变种——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和谶纬之术,先后统治两汉人的思想达四百余年之久,至魏晋而处于极度衰微的境地,老庄哲学以崭新的形式而复活,是即魏晋玄学。玄学派别不一,其主流是崇"无为",尚"自然",轻"名教"。在玄学思想影响下,魏晋人的人生观,一般说来是对儒家尊  相似文献   
58.
一人们总爱把哲学问题归结为世界万物的本质是什么和人是否能够以及如何认识世界万物的本质等问题。按照这种思路,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就只是一种主客二分式的关系:人和世界万物是两个相互对立、彼此外在的实体,人是主体,世界万物是客体,人通过认识(这里指广义的认识,其中包括实践——通常理解为人从世界万物之外进入和深入到世界万物之中,对外物加以改造的活动)以解决世界万物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的问题。这种主客二分关系的代表性体系是笛卡尔建立的,狄尔泰称之为“桥梁建筑型”。此种关系型态统治了几千年的西方哲学史,以致恩格斯把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总结概括为“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他说:“全部哲  相似文献   
59.
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兼析陶渊明的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德格尔认为,传统的形而上学是建立在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二分的基础上的,存在被理解为抽象的、僵死的理念或什么,而“基础存在论”(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是建立在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浑然一体的基础上的,存在被理解为出现着、生成着、显露着的活的过程。科学和形而上学的差别就在于,科学是研究存在者的问题,而形而上学不仅研究存在者,而且研究非存在者即“无”,“无”是科学所永远达不到的。而“无”之发现,全赖于“此在”,赖于人。海德格尔“无”的形而上学和他的哲学的诗意,使他和中国具有道家思想的诗人陶渊明十分接近,二者的哲学皆属于追求“本真状态”的超然哲学范畴,但又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60.
委托一代理制度下的差异厂商的水平兼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虑到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和各产品间的差异性,通过求解一个产品产量竞争的两阶段博弈的子博弈精练Nash均衡,对外生企业兼并的获利性和企业兼并的外部效应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最优激励参数的特性进行了说明。本文力求在深化对企业兼并的理论认识的同时,也为企业兼并的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