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基于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理论,通过1980~2017年的出口数据,详细对比了中韩两国在出口产品分布与产品空间演化的差异,并分析了其原因。结果发现:中国与韩国的产品空间演化差异较大,中国表现为产品数量激增的制造业发展初期,韩国表现为低端产品的淘汰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并且中国的出口额由外资企业、加工贸易企业贡献居多,本土企业的能力缺口严重。生产复杂产品能力的积累使得韩国拥有更好的出口结构以及国际市场中更高的垄断能力,而中国出口结构中高复杂度产品的占比过低反映出生产复杂产品能力的缺失,可能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关键阻力。中国目前的首要任务是摆脱传统的外资依赖的创新路径,强调自主研发与积累生产复杂产品的能力,以及基于复杂能力进行生产模式的转变以及结构性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加入WTO后,由于农产品市场竞争国际化,将产生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并转移到城镇。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不同利益主体相互作用,存在着多种形式的推拉效应。在市场机制基础上,应实行城市化的制度创新。实行以诱致型城市化为主,强制型的政府政策为补充的城市化制度供给模式,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的制度环境.拓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领域和农村城市化的制度空间。  相似文献   
13.
经常账户的失衡在一定程度上是内部失衡,特别是内部结构失衡的外在表现,其源头是金融市场效率差异下的企业投资行为的不同。文章首先通过构建生产性投资与创新投资对产品市场均衡影响的理论模型得到:当融资约束导致生产性投资发生变化时,产品市场因受到生产投资边际产出以及R&D投资等影响而导致经常账户失衡;其次,通过门限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生产性投资与创新投资两种不同类型的投资对经常账户的影响不同,R&D投资要比生产性投资更具有持续性,因而一国政府应该合理分配生产性投资和R&D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4.
非实体资本的大量流入与发展中国家脆弱的金融体系结合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极易导致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这已被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所证实。2002年以来,中国非实体资本大量流入,造成国际储备量过大、通货膨胀压力大等诸多问题,使政府维持经济稳定政策的难度越来越大。完善微观治理和资金配置,建立合理的汇率形成机制,加强资本流动的监管,是防范风险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主要的宏观经济变量(通胀和产出)的变化与收益率曲线变动(潜在的水平和斜率因素)存在密切关系。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胀加剧,经济增长放缓。这些改变可能对收益率曲线的形状和移动形式产生影响。文章首先以最小化加权到期收益率误差为目标函数,用Nelson-Siegel模型拟合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的收益率曲线;然后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金融危机前后收益率曲线变化的潜在因素得到:解释两时段收益率曲线移动的主成分构成相同,为水平、斜率和曲率因素,但主成分结构发生了改变,水平因素在金融危机后占据主导;最后,根据主成分结构的分析结果给出了利率风险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资本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滞后的资本投资因素分析成力为刘叙和一定时期区域资本投资所创造的需求是该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而资本投资所产生的有效供给又是下一轮区域经济增长的前提,区域内资本投资来源于区域内资本积累和区外资金流入,当某一...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三阶段SP-DEA动态分析模型测算了2013~2017年1324家制造业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综合考虑并计算了3种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并与企业的两种异质性研发投资活动联系,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影响企业异质性研发投资活动进而作用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和机理,结果表明:法规命令类环境规制和公众参与类环境规制显著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TC)提升,市场导向类环境规制则主要作用于效率改进(EC),但环境规制作用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效果由效率改进主导;对3种环境规制下的异质性研发投资的中介作用分析得到:法规命令类环境规制通过研究性投资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前沿面企业(先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市场导向类环境规制导致前沿面企业研发投资性活动不足,负向作用于技术进步,正向提高了企业的效率改进;公众参与类环境规制门槛较高,仅通过前沿面企业的研究性投资促进技术进步,对落后企业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净利差是商业银行十分重要的效率指标,也反映了商业银行对存贷款定价的结果。在对2000—2011年金砖四国共120家商业银行总体及各国商业银行净利差进行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借鉴Ho T S Y,Saunders A(1981)的交易者模型和Maudos J,Fernandez de Guevara J(2004)的扩展模型构建了反映新兴大国商业银行特点的净利差决定模型。用面板数据和金砖四国总体120家商业银行及各国商业银行的数据验证了,运营成本、风险厌恶程度、交易规模、隐含利息支付、准备金的机会成本、管理质量、贷款占总资产比率因素显著影响四国的净利差。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上市带来的财富效应高于培育创新型企业的增值效应,中国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高,知识产权保护较弱,现阶段中国风险投资主要集中于创新型企业后期进入。本文首先用描述性统计揭示了中国风险投资后期进入创新型企业的特征;其次,阐述了中国风险投资后期进入对企业创新选择效应和增值效应的影响机理;最后,以创业板2009-2014年上市企业为例,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验证风险投资后期进入对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后期进入的风险投资进入创新型企业前,对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选择效应,但对专利申请量的选择效应不显著;后期进入的风险投资进入后,对研发投入和专利申请量的增值效应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直是国际宏观经济学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热点,也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面临的重要课题。考虑到IS曲线和LM曲线表示的行为方程在中国基本成立的实际,构建了引入经济开放度的IS-LM-BP模型,并利用1985—2007年度数据经济开放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第一,在目前不完全对外开放下,我国货币政策在短期内仍具有非中性特征;第二,通过我国各层次的货币供给量(M0、M1、M2)与经济开放度和经济增长率交叉项负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验证了理论模型中随经济开放度增加、降低我国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结论;第三,通过我国货币供应量M1、M2与经济开放度和物价上涨率交叉项正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验证了理论模型中随经济开放度增加、降低我国货币政策价格效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