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24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57篇 |
劳动科学 | 22篇 |
民族学 | 29篇 |
人才学 | 35篇 |
人口学 | 13篇 |
丛书文集 | 340篇 |
理论方法论 | 70篇 |
综合类 | 836篇 |
社会学 | 120篇 |
统计学 | 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99篇 |
2013年 | 83篇 |
2012年 | 72篇 |
2011年 | 73篇 |
2010年 | 80篇 |
2009年 | 77篇 |
2008年 | 94篇 |
2007年 | 80篇 |
2006年 | 75篇 |
2005年 | 65篇 |
2004年 | 71篇 |
2003年 | 64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53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曹艳红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80-84
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坛出现了大量追寻爱情主题小说。这类小说起源于当时作家们对自身生存困境的解决方式,也受到“五四”人道主义思想——“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的影响。读者群本身就热衷于阅读爱情主题小说,又将阅读这类小说作为宣泄“五四”影响退潮而产生的焦虑的途径。再加上出版商为了迎合读者,追求利润,也进一步推动了这一热潮的出现和发展。在作家、读者、出版商三股力量的合流下,20世纪20年代追寻爱情主题小说的热潮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212.
曹荣典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9,(4)
当前,高校由于管理体制、管理制度上存在集中过多,统得太死,以及“大锅饭”、平均主义等弊端,使其发展受到一定的束缚,财务管理制度也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高校财务管理应该按照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在做好记帐、算帐、报帐等基础工作的同时,要把财务工作重点集中转移到加强计划定额管理、开展经济活动分析,讲求教育投资效益的轨道上来,以改变目前学校财务工作“大出纳”的状况,使学校财务工作更好地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服务。 相似文献
213.
介绍了API函数挂接,分析了直接和间接修改API函数代码的关键技术,研究了在Windows平台上实现API函数的挂接方案,并给出了主要源代码. 相似文献
214.
哲学与社会主义的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哲学是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哲学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主义学说的内容,而社会主义的前途又决定了哲学的命运。 哲学经历了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发展阶段,而社会主义也相应地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大特点是实践性,而社会主义也经历了由理论变为现实的过程。目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深入地探索二者的关系,是非常需要的。 相似文献
215.
216.
217.
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高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大格局下,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绩效考核系统。同时越来越多的媒体深刻地认识到如何留住人才、怎样培育人才才是媒体持续经营与制胜的关键。从操作层面上研究,要想留住人才,关键是要对媒体从业人员的工作绩效有一套公平、客观的评价标准,使从业人员的工作绩效与奖惩、薪酬、调动、升降、职业生涯发展等全方位紧密对接,方能让员工舒心放心, 相似文献
218.
高更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9,(5)
一、“因为……所以……”(一)课文内容(1)因为他工作很忙,所以我不愿意为这件小事情去打扰他。这是个偏正复句。前一分句说原因(或理由、根据),是偏分句,后一分句说结果,是正分句;用“因为”和“所以”联结起来。这种复句,反映的是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叫作因果关系的复句。两个分句间的因果关系很明确,有时也可以不用“因为”和“所以”,如上例就可以省去不用;也有时候,只用“因为”,或者只用“所以”。表示原因除用“因为”外,还常用“由于”。表示结果除用“所以”外,还常用“因此”等。有时候,先说表结果 相似文献
219.
一中国哲学,一向不为知识而求知识,主要的在求做人。春秋战国之际的老子哲学,虽以天道自然为宗,但深究起来,本意仍在于人生,即欲求得一个理想的人格。老子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是一个极为深奥幽深的境界,他称之为圣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亦是圣人,不过,儒道两家对圣人的阐释却相去甚远。儒家彪炳的圣人是“人伦之至”(孟子语),荀子解说为“圣也者尽伦者也”(《荀子·解蔽》)。把圣人视为人类伦理道德的最高体现者。老子所追求的圣人品格是“尊天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庄子解说:“道者,万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故道之所在,圣人尊之”(《庄子·渔父篇》)。可见,老子心目中的圣人是自然无为的道的最完满的体现者。所以老子认为,天之道,即人之道,即圣人之道。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以下引文只注章次)。人是天道自然的产物,应当服从于道,故道的本性怎样,人的本性亦该怎样。可是,普通人为私欲所蒙蔽,失去了道的本性,唯有圣人尊天道以明人事。他说: “天之道,利而不害”,故“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第八十一章);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第七十三章),故圣人“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六十六章); “天之道,……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第七十三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二章)。老子以“天之道”和“圣人之道”——对应的用心,就在于为人生确立一个不容怀疑的最高标准,即“无为”。无为就是顺其自然,如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第五十一章)。圣人的基本品 相似文献
220.
曹晓青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Z1)
自从挪威摆脱了长期统治她的丹麦统治以后,她的文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易卜生的创作为代表的挪威文学一跃而在世界文坛上占有显赫的地位。挪威文学发展的这一巨大的质的变化,不仅为以后本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也推动了世界文学的发展,特别是戏剧。因此,恩格斯在1890年给保尔·爱因斯特的信中写道:“最近二十年来,挪威经历了一种文学的繁荣,除了同时期的俄国以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得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