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通实力是在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形成且发展的,其理论框架由基础、过程和目标三个层次组成,其核心观点包括通实力指数的评估指标体系、通实力理论的原则、通实力理论的作用、通实力理论的发展内涵以及通实力理论的目的.通实力理论中构建通机制的载体形式具有多样化.从世界范围的角度来看,真正的通是伴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及经济全球化进程而逐渐发展起来的.通实力理论的提出旨在有效地解决国家间、地区间的冲突与矛盾,化解内部矛盾与冲突,在自身发展国家实力的同时,构建世界共同体,进一步适应世界全球化与一体化的趋势.通实力理论是符合世界发展需求的一种互利共惠的国家实力观. 相似文献
32.
李振福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9-12
阻碍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中,交通参与者的出行决策障碍是一种故意,更加不容易破除。本文具体分析了城市交通参与者出行决策障碍来源,通过对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机制的研究,在总结我国城市交通发展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的相关经验,提出了一套包括机制建设、政策法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在内的解决城市交通参与者的出行决策障碍的综合策略。 相似文献
33.
文章针对海洋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引入云模型这种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构建海洋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客观地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依据云模型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步骤,利用云模型的三个数字特征——期望、熵和超熵建立评价等级,借助正向云发生器确定模糊隶属度矩阵和在不同隶属度情况下的云模型综合评估值,将指标权重集和模糊隶属度矩阵进行模糊转换,确定了我国近10年海洋产业的发展情况,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 相似文献
34.
伴随北极问题的全球化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北极域外国家意识到北极问题的重要性,开始关注北极事务,逐渐争取北极治理的参与权。但因缺乏像“北极国家”这样明确的身份,北极域外国家参与北极事务进程中阻碍重重。明确“近北极国家”而非北极国家身份有助于为域外国家参与北极事务提供更多机会。因此,本文在对“近北极国家”概念进行明确界定的基础上,从地理位置、地缘关系两大方面,基于空间距离、政治关系、航线关系、资源关系、科考关系等指标,对现阶段“近北极国家”范围进行了划分,共包括分布于亚欧地区的30个国家,未来“近北极国家”范围将不断扩展,“近北极国家”间关系也将日渐紧密,亚洲国家在“近北极国家”圈内的重要性将不断凸显。 相似文献
35.
天津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把人口城市化作为城市化水平的惟一测度指标,似乎不能全面具体地反映城市化水平。而真正认识和测度城市化水平,对于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分析了人口城市化的片面性,提出了新的城市化概念。在此基础上,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了基于城市发展评价城市化水平的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模型,对天津市基于城市发展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并且对2010年我国部分省、市基于城市发展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测度结果与以人口城市化为惟一测度指标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利用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模型测度城市化水平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