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9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农村社区妇女地位的实证研究雷伟立,罗淳,吕昭河,张震,李江虹,威廉·梅森一、研究的背景与日的妇女地位问题正日愈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妇女自身在社会或家庭生活中的处境好坏与地位高低已成为评判一个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依据。中国作为一个以农村人口...  相似文献   
22.
芙蓉村位于浙江省永嘉县北部岩头镇以南的楠溪江畔,始建于唐代末年,为陈姓聚居的大型村寨.因村西南的高山上耸立三座高崖,状若芙蓉,又名芙蓉峰,倒映于村中央的一方水池之中,村名便因此而得.芙蓉村,就如它的名字一样,充满了婉约的气质.  相似文献   
23.
美丽富饶的东方各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曾经创造过辉煌灿烂的文学艺术。较之西方文学(欧美文学),东方文学(亚非文学)有着更为悠久漫长的发展历史,它同样是世界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东方文学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历史地位,当然更谈不上系统全面的整理和研究。这在我国也是如此,灿烂辉煌的东  相似文献   
24.
中国现代讽刺喜剧从 2 0年代兴起 ,经过 3 0年代的发展、40年代的鼎盛 ,到 5 0年代中期 ,迅速走向衰落。从讽刺喜剧本体构成的角度看 ,导因于讽刺性因素对喜剧因素的耗散 ,强大的非喜剧化倾向摧毁了凝聚喜剧美的可能性。在认识论意义上 ,剧作家在讽刺喜剧创作中忽视喜剧性因素的价值 ,不尊重喜剧的艺术规律 ,从而把中国现代讽刺喜剧引领到一种生存和发展的绝境。  相似文献   
25.
基于分配冲突视角下的新制度变迁理论以及产权结构-行为选择-经济绩效分析框架,对新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过程及其对经济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从历史经验的反思中得到如下对深化我国农地制度改革方向、方式有益的启示:其一,农地制度始终是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绩效的核心因素,其中由农地产权决定的农业剩余分配问题是构建科学合理农地制度的核心;其二,国家须适当参与农业剩余分配,落实农民应有土地财产权益;其三,农地制度改革的价值目标需做次优选择,最大程度地释放提升资源分配效率的制度潜力;其四,控制制度变革的摩擦成本,引导农民内生的制度变革需求和认知选择。  相似文献   
26.
李江 《经营管理者》2013,(32):20-20
中国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的互融性发展为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而金融自由化、网上银行普及化、经济全球化等的大形势以及中国市场对外资银行的全面开放,为中国各类银行的发展和改革带来的极大的动力及压力,由此,在新时代以银行工作的创新性为思考点进行分析,力主为当前形势下银行的核心价值力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找到更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7.
28.
本文通过对流行于当今中国社会的诸多文化现象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分析 ,说明它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而出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特定的文化现象。有别于资本主义的后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29.
在各种《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中,冯乃超仅被一笔带过。这是不公平的。其实,1927年以后的现代文学运动中,特别是创造社后期和“左联”前期,他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之所以默默无闻,与他功成不居的美德关系极大。他从不自我张扬,还劝阻别人宣传他的业绩;因而关于他的生平和作品的史料颇为欠缺,各类史书或辞典仅记载一鳞半爪,至使史家下笔踌躇。对于他在抗战时期文学活动的研究,几乎成了空白。难怪苏联学者彼得罗夫在60年代初给冯乃超信中发出这样的感慨:“因为我没有可靠的材料,所以在《现代文学史》这本小册子中,我写不出关于您在1930年以后,抗战时期直到1949年所从事的文学活动。”既然如此,本文便试谈抗战声中冯乃超的文学活动,作为对他寂寞死去四年的一个小小的怀念。  相似文献   
30.
随着交流越来越便捷的国际化时代的到来,文学和艺术的创作进入到一个更加开放的世界化语境中.但是,对于作品的理解仍然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误解"或者"隔阂".直接对应于文学批评方面,似乎用"全球化"、"全人类"也显得过于抽象和无迹可寻.批评能够自我立身的空间存在,是在于对作家未完成世界的把握上.从中发掘出了具体生活事实背后的文化标志--文化圈层,而批评家必须对于这些不同文化圈层存在的间隔有所意识,并力图突破和穿越这样的文化圈层间隔,消除误解建立认同感,才能最终完成批评的宏伟基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