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社会转型期我国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呈现出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具象,从环境社会学的视角看,其形成机制和根源有经济、文化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中,要明确环境产权,培养环境意识和绿色消费理念,形成多元利益主体共构的环境制度目标,疏通环境诉求渠道,促进和维护环境公平.  相似文献   
12.
揭秘清东陵     
李诚 《东西南北》2012,(20):72-73
1978年4月30日,清东陵对外开放的第一日。当天,新华社发布了消息。  相似文献   
13.
提升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政府社会治理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红  李诚 《学术探索》2015,(4):29-35
社会治理能力是现代民族国家中政府能力的核心要素。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具有特殊性,具体表现在治理环境复杂性、治理主体民族性、治理任务艰巨性。与此同时,面临着社会治理物质基础薄弱、制度供给和执行力不足、治理理念转换迟缓、治理手段单一、基础社会治理乏力等问题。因此,必须从维护边疆发展稳定、建设富裕民主和谐文明的云南的现实出发,认识云南边疆社会治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探寻制约云南边疆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提升中的瓶颈和障碍,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实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和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可行性路径,促进云南边疆发展与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4.
宪法第62条规定,“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是全国人大的重要职权。预算法中又对这一职权进行了细化,规定县以上乃至设立预算的乡、镇人代会不但有权审查及批准本级政府总预算及执行情况,而且有权改变及撤消本级政府关于预决算  相似文献   
15.
李诚喜  鲁劲  刘剑 《管理科学文摘》2010,(34):165-165,175
现代综合型高校教育的发展规模逐步宏大,因此它的管理工作显得日益重要,体育课教学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师资力量管理,教师合理分配,教学大纲通用,以及学生对体育课的应试教育思想等方面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本文中笔者只就其体育课的教学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借口“重评历史”来解构、歪曲历史事实,质疑、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现,旨在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在思想理论界造成很大混乱.本文通过透析抗日题材电视剧,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重新泛起的特点与表现、理论实质和危害等方面进行简要评析,以把握这一思潮的实质所在,旗帜鲜明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7.
李诚 《社区》2010,(32):15-16
上世纪30年代.张大干与齐白石齐名,素有“南张北齐”之称。不过,齐白石对他嗤之以鼻,张大千一次去其居所拜访,齐闭门而拒。  相似文献   
18.
一个18岁的男子用一切自尊忍住号啕,在温暖的火炉前,叙述家破人亡的故事1936年,齐邦媛12岁,张大飞18岁——那年,他们第一次见面。"九一八"事变后,大批东北学生流亡关内。1934年,齐邦媛的父亲申请到国民政府教育部的一笔拨款,在北平(今北京)创办了国立东北中山中学。两年后,中山中学迁至首都南京郊外的板桥镇。这些青春期的孩子,家乡沦陷,亲人离散,无家可归。每到星期天,许多孩子就被齐邦媛的哥哥(当时也在中山中学读书)带到宁海路的家中吃饭。  相似文献   
19.
李诚 《21世纪》2010,(7):39-40
一幅画,一半在台北,一半在杭州,生生分离已经60余年。这幅画到底演绎了怎样的曲折离奇故事?  相似文献   
20.
张慧  李诚 《学术探索》2014,(7):62-67
失地农民在城市化适应的过程中,并非简单地只是身份的转变,更意味着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的彻底改变。失地农民在城市适应和融入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收入的不确定、文化价值观的不一致和心理认同感不强以及内部之间存在各种利益博弈。从昆明市第一个回迁房小区Z社区的村民来看,失地农民要真正融入城市,是一种内在式的需求,即是否要变成城市人,关键是在农民自身内在需求的驱动下而决定的。他们根据自身的利益,在各个场域灵活变通地实践着各种惯习,在不断建构着自身的社会网络的同时也在不断建构着自身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