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农业补贴政策为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当前中国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呈现“产量补贴”和“绿色补贴”并存的特征,在粮食安全和农业减排双重目标约束下,两种目标导向补贴措施的协调性以及绿色补贴工具的有效性等核心问题依然缺乏系统的理论阐释。基于补贴资金结构配置视角,构建两种补贴共存情景下考虑消费者农产品绿色偏好的生产者利润实现模型,从理论上探讨农产品供给量增加和污染物排放量减少双重目标下绿色补贴额度的合理占比及其对补贴资金效率的影响,模拟分析其随消费者绿色偏好、农产品绿色度、环保意识和补贴规模等外生参数变动的动态调整路径。研究发现,若要实现粮食增产和农业减排的双重目标,农业补贴中绿色补贴资金的合理占比区间为30%~40%;外生参数动态调整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比例随消费者绿色偏好水平的提高、补贴规模的扩大而下降,但随农产品绿色化程度的提升、环保意识的增强而上升。此外,通过对不同占比情景下绿色补贴效率的对比分析,发现当绿色补贴占比处于上述区间时其补贴效率最佳且相对稳定。因此,应合理配置农业补贴资金结构,根据消费者绿色偏好水平或农产品绿色化程度适...  相似文献   
13.
正(一)刘恢先是江西莲花县坊楼镇南陂村人,1912年出生,其父曾任江西庐山管理局局长。他自幼聪慧,学习勤奋,1929年以全优成绩毕业于南昌省立二中,考入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学习。1934年,他考取公费赴美留学,先后在康奈尔、伊利诺、密执安大学读研究生,1937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并  相似文献   
14.
基于VES生产函数,结合变截距的固定效应模型,估计了中国28个省份1978—2010年的农业资本—劳动的替代弹性,对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在农业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业生产中资本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明显大于劳动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农业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1978—2010年间农业资本对劳动的平均替代弹性为1.529,农业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弹性促进了农业增长;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均呈上升趋势,且替代弹性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无论是农业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大小还是增长率均低于东部地区。以上表明我国农业生产可以促进资本对劳动的有效替代,实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00-2013年30个省、区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估计方法对农产品贸易开放、农业增长与中国农业环境的关系进行考察。研究发现,样本期内我国化肥等农业化学品使用强度逐年增加,畜禽排放粪便量呈波动变化。农产品出口依存度对农业化学品使用强度具有明显的负向影响;对畜禽排放的粪便量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人均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与我国农业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满足“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此外,人力资本、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不利于降低农业化学品使用强度,但有利于缓解畜禽养殖污染。提出我国应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努力提高出口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及绿色化水平,以实现农产品贸易、农业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理论认为基础设施作为一种资本投资,既可以直接促进经济的发展,又可以通过其溢出效应间接促进经济增长。利用C-D生产函数对湖北省1996-2010年间的基础设施投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1996-2010年间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产出弹性为0.106,一般固定资产投资的产出弹性为0.704,农村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为0.296;虽然湖北省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产出弹性不及一般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但是对于湖北农村经济总量函数有着规模报酬递增的作用。政府应集中资本发展具有前后向关联较大、短期投资回报较快的直接生产部门;但同时也应维持基础设施部门一定的投资规模,为直接生产部门和湖北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给予物质保障和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互联网+农业”的蓬勃兴起,互联网发展在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分析互联网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机理,并基于EBM Super-Global-Malmquist(EBM-SGM)指数对2002—2016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核算,然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互联网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2—2016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20%,主要依赖农业技术进步的贡献;(2)整体来看,互联网发展显著提升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地区来看,互联网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中部地区最为明显,其次为西部和东部地区;(3)互联网发展对农业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农业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四川、湖北、河南、陕西、上海、江苏6省市油菜示范县689户农户的微观数据,基于超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经营规模农户油菜生产的技术效率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发现:主要生产要素投入对油菜产量增加的效果较明显,其大小顺序为农药投入>化肥投入>种子投入>劳动力投入>土地投入;样本农户油菜种植平均技术效率为83.99%,仍有16.01%的增产空间;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的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分布差别较大,总体呈偏态分布;在影响农户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中,受教育程度对不同规模农户的生产技术效率均有正向影响,家庭受农业技术培训人次、家庭成员是否有人担任村或村以上干部、外出务工人数、农户到最近农产品贸易市场的距离等因素,对小规模农户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大规模农户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则对家庭规模、家庭成员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人次及油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的反应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在生产要素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下,重点分析了"马尔萨斯幽灵"在我国粮食安全问题领域的动力隐患,提出了确保我国长期粮食安全的实现途径与具体解决措施,试图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由传统生产方式生产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单要素生产率指标视角考察我国大陆28个省份1978—2011年农业增长路径和技术进步方向。结果表明:34年来中国各地区农业增长都进入了“S字型增长路径”的第三阶段,即中国农业增长在21世纪已由土地生产率导向的亚洲型增长路径转为劳动生产率导向的新大陆型增长路径,但各省之间农业要素生产率差距在不断增大。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大力发展节约劳动的机械技术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