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0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12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行政环境的变化对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小城镇政府职能存在的结构性缺陷,找寻其内在体制性缘由,并根据近期小城镇发展需要适时转变和完善政府职能,已成为我国加快城镇化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2.
在藏族地区 ,英语教学与内地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和教育发展。据调查 ,藏区的英语教学起步相当晚 ,困难重重 :学校经费不足 ,硬件设施不能到位 ;师资严重不足 ,整体素质不高 ;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第三门语言的负担过重 ,效果不明显。“十年行动计划”给民族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我们应该抓住机遇 ,改变民族地区英语教育落后的状况。  相似文献   
93.
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在发展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我国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在受教育程度、营养健康、配置等方面都落后于东部地区.通过比较,认为欠发达地区应控制人力资源的规模膨胀,普及初等教育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改善营养健康水平,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94.
吃独食     
吃独食,就是要独自一个人背着其他人.关起门来享用好的东西。字面上听着像贬义.但细想想,字下的意思是吃好东西.那好东西又怎么能不吃呢?  相似文献   
95.
以市场经济为大背景,在分析独立经济主体的行为本质─—“理性”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现象的根本致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个人理性导致的非集体理性与社会理性的冲突产生的,进而为改善这种现象的政策制定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96.
杨林 《北京纪事》2013,(10):93-95
有人问我对北京地铁的感受,我回答就一个字:挤。挤得你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坐过一次就知道了,如同股市里空头和多头的拼杀。  相似文献   
97.
近年来翻译主体间性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但是对于译者主体性的过多关注,导致了对作者主体性和读者主体性研究的缺乏。结合翻译主体间性,通过对比分析《论读书》的两个中译本,深入探究作者和译者之间以及译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得出在《论读书》两个中译本产生过程中,影响翻译主体间性的主要因素是原作者的写作风格、译者个人经历和语言能力以及目的语读者的期望。  相似文献   
98.
客观认识高校扩招后的教育质量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林  刘六生 《学术探索》2004,(6):126-128
高校扩招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 ,树立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 ,对高校扩招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进行客观认识 ,是高校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9.
杨林 《创新》2016,(5):23-30
中国企业并非都是"短命"企业,广州酒家、莲香楼、陶陶居和成珠楼等四家广州餐饮业老字号就是"长寿"中国企业的典型代表。文章以这四家老字号企业为例,从历史学的视角考察了影响老字号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从企业人类学的视角考察了影响老字号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系统运作能力。促进老字号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及老字号自身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0.
审美现代性发韧于19世纪,兴起于20世纪,以非理性、生命感性为价值核心,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属性.这一理论为当今文学批评和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一方面,通过该理论人们能够重新批判性地解读文学作品、理解作品.另一方面,将其用于翻译研究中,可以有效解决目前译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即过于重视方法论的研究,忽视了译者的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对译者缺乏人文关怀.以托马斯哈代作品《还乡》和张谷若的译本为个案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可进一步证明文学作品中的审美现代性,以及将其用于翻译理论研究及实践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