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7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读罢何振球、严明两同志合著的《常熟文化概论》(苏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版,以下简称《概论》),掩卷沉思,我的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座地方文化研究的丰碑。众所周知,常熟本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以其拥有相当丰厚的历史文化积累,而卓然成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作者以此为区域文化的定点展开研究,其巨大的研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而研究的结果表明,《概论》确实做到了“为地方文化研究开创出一条新路,探索出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式”(《后记》),从而取得了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对方兴未艾的区域文化研究,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2.
包村运动作为一种扶贫方式,随着新一届中央政府对群众路线的着重强调,地方政府政绩竞赛的冲动在一些地方再次风行起来。尽管这种扶贫方式能够有效减少一些地区、农户的贫困问题,但效率低下,注重短期效应,形式主义严重。从长期看这种建立在权力部门合法伤害权基础上的政绩竞赛会进一步强化权力寻租,使普通的物质性寻租升级为炫耀性寻租,造成政府权力的恶性膨胀,资源配置的更大扭曲,腐败问题的恶化。只有建立比较公平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进一步限制政府规模和权力,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建立长效的扶贫机制,以制度建设代替政治运动,我们才能减少权力寻租,防止包村的异化,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加快中国的扶贫进度。  相似文献   
83.
社会资本、发展机会不均等与阶层固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阶层固化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的最大威胁,它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稳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功。只有打破不合理的权力垄断与资源垄断格局,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速推动民主法制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制,促进教育公平,我们才能削弱贫困阶层先天存在的家庭社会资本劣势与生存风险的影响,尽量为贫困阶层的发展提供平等的初始竞争条件和公平的竞争机会,促进阶层流动,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4.
制度缺陷、逆淘汰与阶层固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类对经济发展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制度资本逐步取代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只有那些能够有效保护私人产权,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个人发展机会均等的制度才能获得制度竞争的优胜。中国社会当前普遍存在的权利与资源垄断,二元体制的泛化,使个人发展机会极不均等,逆淘汰与阶层固化问题日益严重,不仅严重降低了总体资源配置效率,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进一步激化社会危机,威胁到现代化的持续。只有积极地进行制度创新,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废除各种不合理的二元体制,我们才能逐步打破特殊利益集团对权力与资源的垄断,重建制度优势,跨越中等发达国家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5.
"考镜源流"法用之于古代诗歌欣赏,是要把具体作品放到古代诗歌的源流演变中去加以考察,其实质是一种历史的方法.倘能运用得法,便可为作品欣赏提供参照,以拓宽欣赏者的历史视野和审美视野.从文学传统的角度看,古代诗歌作品的源流序列是多种多样的,诸如题材类型的源流演化,作品主题的"沿波讨源",艺术构思多种模式的原创与承袭,以至意象、格调等的源流变化,等等.  相似文献   
86.
文献不足征,使精于“繁征博稽”的词学先辈龙榆生先生也曾为之束手,在他的力作《东坡乐府笺》(以下简称龙笺本)中,作品编年几乎悉从朱孝臧本(以下简称朱本),仍旧给我们留下了大片的空白:未编年词多达一百三十八首,占了全集十分之四以上。这当然是一种“最矜慎”的态度。但后来的治词者要填补这些“空白”,无疑有相当的困难。倘要知难而进,考订方法的讲求是至关重要的。古人说过:“以本诗证本诗,亦以经注经之例也。”文学批评史家郭绍虞先生还用现代的目光对前人的经验作了总结:“案昔人对于  相似文献   
87.
〔疏密〕从结构内部的密度来看,由于诗词体性的区别,大抵存在着诗疏而词密的差异。在词体内部也不一致,传统的婉约词和豪放词的疏密就有着明显的不同。而同是婉约或豪放一类词作,其疏密程度以及安排变化又往往是自成格局的。我们剖析一下词体结构的疏密,可以进一层洞察词的结构艺术的某些精微之处。  相似文献   
88.
作家创作风格的形成,乃至于创作成就的高低,除了其他诸多因素之外,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时代的制约。这是一个艺术理论问题,也应当是古代文学研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课题。因为我们对古代的作家群进行宏观考察时,就不能不对曾为他们“各自一风流”的作品催生的时代的产婆有一个比较明晰的了解。反过来说,在作家的作品中总是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留下时代的面影或折光,执此以求,也未尝不可以把握某一时代的某些共性。这或许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倘能运用得法,我以为是可以收以微见著之  相似文献   
89.
作为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从来就是文学传达(书面创作)的物质资料,并为其超越时空得以流播的载体。这是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的。从特殊意义上说,一个民族的文字所显示的特点,势必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形成与客观地制约着该民族文学的美学特征。笔者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来探讨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学的血缘关系的。中国古代文学规律、特征的形成,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将它放在与文字学的相交点上加以审视,或许不失为一个宏观观照的角度。本文对古代诗歌(文中论及“诗歌”,均取广义)格律化的考察,也便由此入手。  相似文献   
90.
陈师道提出苏轼"以诗为词"说,体现了独立的人格精神,在当时有一定代表性,是词学史上"尊体"之论的开端.苏轼"以诗为词",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自觉.从客观上说,根本原因是传统深厚的诗歌所给予的巨大的影响力."以诗为词"的精义,主要体现于格律、题材、体性这三个层面.对苏轼"以诗为词"应当重新评价不是"销蚀词美",而是丰富词美;不能以"士大夫化"取代"以诗为词"说;"以诗为词"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创造高雅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