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94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28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117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295篇
社会学   72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1.
从批判、反思到皈依传统--论张扬电影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扬电影常常将叙事重心落在父子关系上,讲述“子”对“父”从叛逆到认同的过程,而家庭中其他的女性角色则沦为陪衬和被动的所谓“空洞的能指”。在父子故事的表层意味之上,其实是通过“子”对“父”的逐渐肯定和最终趋同,辅以具体场景被赋予的彼此对立的象征意味,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潜意识中的认同和回归。这种价值取向和情感倾向虽然与第六代的整体创作大异其趣,但是在电影商业化的潮流中,却有其存在的必然原因。  相似文献   
92.
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理论,主要体现在神话、传说等方面。在中西神话传说中,存在着“创世造人”、“劫后重生”、“塔树通天”、“徒劳无功”等四个共同主题,充分说明这一理论,同时也证明中西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93.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德育除了具有和其它各类教育所共有的目标、内容、途径之外,其特色在于以就业为导向。本文针对高职德育教育的这一特点,认为可以将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和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借助课文内容、课内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让学生既学知识又学做人,成为可用之才。  相似文献   
94.
苏童作为中国新时期的一名作家,在面对当今文化的转型,面对文学与市场的矛盾时,却取得了成功.这个成功的取得,一方面与他创作上旺盛生命力的保持,创作方武的灵活多样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他的多部文学作品涉足电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
经典与时尚     
最近收到李爱雪同学来信,并附一篇就《古典与时尚(》本刊05年5月刊发的学生作文)话题发表自己不同意见的文章。对于这种直陈不同见解的做法,我们表示欢迎。我们的办刊理念:一是尊重每个同学发表意见的权利;二是尽可能给每个人发表意见的机会;三是给大家开创一个交流对话的平台,让不同的人各抒已见。因为我们相信,探索会使人发现真理,而武断常常引入荒谬。正如哲人所说:"真理是时间的孩子,不是权威的孩子。"为此,我们选编了一组文章,同时发表李爱雪同学的来信与所撰之文。希望通过此举,引来思想解放的源头活水,进一步活跃大家思维,开拓视野,让我们的校园文学更加蓬蓬勃勃,充满生机,在大家的共同关注与努力下,结出丰硕的思想文化之果。  相似文献   
96.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因为在元王朝统治中国的八十多年里,最能影响知识分子生活道路、思想面貌和感情形态的科举制度几乎被废除,知识分子有史以来再次被贬入社会的底层.但元杂剧作家并没有因此而不写科举,虽然没有本朝故事可写,但他们借写元以前各代的故事,采用以古喻今的手法来发表自己对科举考试的看法.例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张生中状元之时是唐贞元年间,《破窑记》中的吕蒙正与寇准是好兄弟,寇准是宋朝著名宰相,吕蒙正的得第自然是在宋朝.再比如关汉卿的作品,《陈母教子》中寇莱公的出现说明陈氏三兄弟参加的是宋代的科举考试,《谢天香》中的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他的状元及第也必发生在宋朝,《拜月亭》写的是金末时的故事,离元代较近,但主人公蒋世隆的中举也不是在元代本朝.总之,这三十余部作品,没有一部写的是元代的科举考试.元杂剧作家这样费尽心思采用曲笔的方法写科举考试,说明元代中下层知识分子在被剥夺仕进权利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忘记科举考试,这三十余部有关科举考试的元杂剧的存在,就是他们仍关心科举考试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97.
艺术到底是“表现情感”还是“唤起情感”在美学史上曾经引起巨大的论争,然而这种论争大多忽视了情感本身是什么。当代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对情感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普遍认为情感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每一情感都是处于关系之中的具体而独特的存在。这些研究使我们能够在新的基础上重新阐释这两个传统的美学命题:艺术“表现情感”与艺术“唤起情感”并不是针锋相对的,它们展示了艺术与情感关系的不同维度,扩大了艺术的外延,呈现了人与世界、人与人的丰富而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
99.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患者静脉血糖和末梢血糖检查结果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门诊诊疗的6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静脉血糖和末梢血糖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下的FBG及2hPG水平、社区糖尿病患者静脉血糖和末梢血糖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①静脉血糖检测FBG及2hPG水平均分别稍低于末梢血糖检测方法(P0.05);②经相关性分析,社区糖尿病患者静脉血糖与末梢血糖检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结果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分别为0.822与0.818,P0.001)。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静脉血糖和末梢血糖检查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二者检测血糖相关指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0.
荒诞,是对生命终极价值不断追问中觉醒的对现实存在的反动,是对传统规范的背离和重组,是对现实进行超越和重建的思想意识。当人们发现人生的支离破碎和毫无意义时,荒诞感便油然而生。荒诞有时是不可理喻的,但绝不是无意义的,“它们背叛了自然的可能性,而不是背叛了内在的可能性.然而正是内在的可能性构成了这些作品的魅力。”[1]桑塔耶那对怪诞的归纳,借来表述荒诞也恰如其分。荒诞侧重于事态上的有悖常理,诗化的荒诞的意义在于对无意义之现实的揭发和批判.而真正的诗人必须在意识到现实和自己的荒诞的同时又超越荒诞,在对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