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统计学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服务型政府本质上是后工业化社会公共行政的新型形态,是我国在继经济建设型政府之后人民企盼的、也是执政党和政府需要努力建构的更好、更高形态的公共治理模式.服务型政府建构的核心是始终牢记人民政府前面的"人民"两字,在发展新型电子政务的基础上,促进政府治理从强调经济管理转向关注民生社会建设和展开新型公共服务.因此,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运行流程再造必须紧紧依循新型公共服务和民生社会建设两个维度;必须依次经历完善传统服务流程和构建新型公共服务流程两个渐进阶段;必须兼顾实体性和虚拟性两种类型流程的再造.  相似文献   
13.
转型期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以渐进的方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中国又是一个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东方大国。这些都决定了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必须与中国渐进改革的方式相适应 ,既要坚决地转变政府职能 ,又不能操之过急。而且 ,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 ,必须考虑到中国社会经济与政治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对政府职能的规定。在新中国 50年的历史中 ,政府一直是经济发展特别是资本筹集与经营的主角。这使得政府权力线无限延伸 ,大大超出政府活动的范围。转变政府职能应首先从缩短政府权力线着手 ,把增强政府的适应能力与政府的规范性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任务。为此 ,有必要对“赶超战略”进行反思与调整  相似文献   
14.
在政府治道变革条件下的公共政策实践基础上概括出来的西方非线性的政策过程理论,在满足一定条件后是能够用来解释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战略选择和变迁的。但是由于中国社会转型的性质和特殊性,西方非线性的政策过程理论对中国社会转型的战略选择和变迁的解释又是极其有限的。运用西方非线性政策过程理论和工具解释中国转型社会中的战略选择和变迁的意义在于,通过增加中国非常态社会的丰富多彩的政策实践,使非线性的政策过程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国家治理现代化: 政府、市场和社会新型协同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抽象的内在本质和价值只有通过外在结构和机制的表达,才能够得到清晰的呈现。在解读公共领域结构性要素及其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肯定了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并从生态学的视角对网络公共领域进行了解析。分析了网络公共领域中个体网民的行为失范、网络种群的极化倾向、网络群落的民意稀释以及网络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不和谐因素等生态失衡现象,并从公共理性的培育、网络空间的把关、信息鸿沟的弥合、法律制度的供给及网络公共领域的现实回归等方面提出了网络公共领域生态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胡宁生 《阅江学刊》2012,4(2):18-25
强化和完善政策咨询是提升公共政策民主性和科学性的重要方面。如何从网络和机制上做好政策咨询工作是当前公共政策理论和实践关注的焦点。经过十多年实践探索,澳门特区并不缺乏政策咨询的组织设计,唯多元咨询机构之间缺少必要的协调、合作和贯通。新一届特别行政区政府立志在科学决策上有所作为,但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善用专家和民间智慧,建立起结构良好的政策咨询网络。同时,应在组织设立的基础上,设计出多元、多层咨询机构间的协调、协同与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时期公共政策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创新是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核心要素.尽管公共政策创新的内容、形式和条件是多种多样的,但不同类别的公共政策创新具有一定的共性,可以把具有相同方式、路径和策略的政策创新归为同一种公共政策创新的模式.研究和掌握不同的公共政策创新模式有助于选择政策创新的时机和确定政策创新的路径、方式和策略.根据中国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实践经验,以转型的阶段为标准可以划分出解构型、转轨型和整合型三种政策创新模式;以行动主体为标准可以划分出强制型、回应型和自治型三种政策创新模式;以突破层次为标准可以划分出"中央示范、基层跟进"型和"基层突破、中央规范"型两类政策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