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中国第一代社会学者属于在现代教育体制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中国第一批现代知识分子的一部分。他们身上显示出这批知识分子的共同特征,既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又获得了比较系统而完整的西方学术训练。这个特点影响了他们的为人和治学以及对国家与世界的看法,也最终决定了他们个人的命运。同其他专业的学者相比,社会学者选择了社会学这一"经世济民"的专业,各种新旧传统、东西方文化、科学与政治、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特别鲜明地体现在他们身上。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初至20年代,出现了一批由教会学校的外籍教师所主导的实地调查报告,这是中国第一批科学的社会研究成果。这些调查涉及的范围极广,从首都北京,到只有360人的村庄沈家行。研究的题目,从城市居民的生活费,到少数民族的习俗;从农村家庭组织,到工业行会制度。它们在内容、方法及结论上,各具特色,但都对后来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关注人口问题的社会学者中,陈达是下了深工夫的一位。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一边主持清华大学国情普查所,进行学术研究,一边同国民政府合作,借政府的力量推动人口普查与人事登记。然而,战争不但带来生活上的艰难与动荡。有时更给研究工作带来直接的干扰或损失。在当时的中国,进行科学的人口普查与人事登记工作是极不容易的。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1949年以前。中国社会学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学科内在因素所左右,那么自1949年开始,其生存的处境便同外在的社会政治因素更加紧密地连在了一起。国际政治形势.国内社会经济状况、文化教育方针与政策三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使社会学学科的内容遭到完全否定;社会学者或主动或被动地反思、改变自己的世界观;社会学的研究、教育机构逐步被削弱。以至最终被取消。 相似文献
16.
社会调查最根本的意义,是如何着手认识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在大转型的时代,各种学说、主义、思潮纷繁。一些有识之士痛切地认识到,轰轰烈烈的革命破坏性太大,广大的老百姓因此而付出的代价也太大。更重要的是,以激烈的手段建构起来的制度,常常如沙滩上起高楼,过不久便会坍塌,他们因此提出,需要脚踏实地地做扎实的基础工作——社会调查,这是一切社会变革之本。李景汉的功绩就在于,他是近代中国社会学调查的典范实践者。自20世纪10年代开始,他几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做了许多极有价值却常遭人误解的工作。他的《定县社会概况调查》(1933)堪称中国社会调查的典范。本文仅勾画出李景汉在20世纪20年代所做几项比较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社会调查”最根本的意义,是如何着手认识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在大转型的时代,各种学说.主义.思潮纷繁。一些有识之士痛切地认识到,轰轰烈烈的革命破坏性太大,广大的老百姓因此而付出的代价也太大。更重要的是,以激烈的手段建构起来的制度,常常如沙滩上起高楼,过不久便会坍塌,他们因此提出,需要脚踏实地地做扎实的基础工作——社会调查,这是一切社会变革之本。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统计改革的不断深入,数理统计作为统计科学的一门分支,其在统计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及发展前景已引起统计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为此,记者日前采访了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统计与计算研究室研究贝、中国数学会概率统计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冯士庸先生,请他就我国数理统计的发展现状相趋势及与国外的比较谈了看法。 相似文献
19.
深入民间: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者进行农村调查.并参与计划农村改良,其工作的大背景是从“深入民间”逐渐汇聚起来的“乡村建设”运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社会学研究同乡村建设运动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社会学者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了乡村建设运动:另一方面,乡村建设的主要领袖如晏阳初.梁漱溟,尽管都并非职业社会学者,但他们对中国问题的基本看法,包含了社会学的内容,也能代表社会学界甚至整个知识界一部分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过去 ,《宪法》是保证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健康运行所不可替代的最强有力的工具。《宪法》的调控保障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运行。现在 ,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也必须坚持推进《宪法》建设的与时俱进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体系 ,使之能够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