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5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01.
坚持红色精神在高校社团中的传承,是保证新时代大学生坚持党的领导、旗帜鲜明地弘扬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坚决抵制各种极端主义思潮、保证社会主义制度永不变色的战略举措之一。为此,在高校各类社团活动中,红色精神必须渗透其中,让其不朽的红色光辉自始至终起着“壮骨钙”“动力源”“营养液”“奠基石”和“催化剂”作用。  相似文献   
102.
马林靖  张林秀 《西北人口》2009,30(2):50-52,57
今天,健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是本世纪我国遇到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不仅仅是城市地区,农村老年人群体的健康条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此,本文使用2005年4月进行的全国性抽样跟踪调查数据。对我国五个省份地区的八百多个五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健康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地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地区差异,尤其是老年女性的身体健康状况较男性明显落后。  相似文献   
103.
本研究从农民视角考察乡村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问题,通过分析所调研的五省十村中农民对产业兴旺的理解、在乡村产业中的处境和对乡村产业的具象需求,展示农民视角下乡村产业政策的推进状况和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发现,政策话语中产业兴旺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旺农民”,而当前乡村产业实践还面临重重困境,与这一目标的实现还有很大的距离。首先,农民对产业兴旺的理解和认知与政策话语中产业兴旺的实现路径存在偏差;其次,农民游离于产业体系边缘,大多数小农户尚未参与具有产业融合特征的产业体系,少数参与者也仅仅从事着临时性、低效能、自负盈亏的产业活动;再次,农民在生产体系中双向脱嵌,既无法完全融入现代农业,也无法回到传统农业;最后,农民在经营体系中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其他农户的合作比较消极,农民的产业主体性尚未被唤醒。基于以上发现,本研究在学术讨论和产业实践方面提出建议,尝试为进一步探讨乡村产业如何惠农兴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梁磊  杨鲲鹏 《管理学报》2006,3(1):39-43
运用进化博弈理论对家族企业的组织演进进行研究,从动态机制、博弈框架和支付函数3个方面构建了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一般进化博弈模型,据此得到了家族企业组织演化的进化稳定均衡策略。拓展了家族企业研究的理论基础,并为实证分析创造了相应的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05.
培育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引领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建设新兴产业集聚区则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必经之路。依据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聚与产业规模的形成机理,设计新兴产业集聚与产业规模的度量指标,探究2005—2012年我国各区域新兴产业集聚与产业规模的关系后发现:东部、中部地区的新兴产业集聚与产业规模之间均呈现正相关关系,且新兴产业集聚与产业规模在区域间呈现相互竞争演变关系;而西部地区新兴产业集聚与产业规模的关系不明显,陷于一种"高增长"下的"低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6.
大学仪式为大学德育提供了重要载体和平台,是高校全员化立体化育人格局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从大学仪式的德育功能分析着手,在归纳解析不同研究视角中大学仪式德育功能的基础上,利用1500多份问卷调查产生的数据和结构式访谈记录,深入探讨了影响大学仪式德育价值实现方面存在的历史根基薄弱、文化内涵不足、人文关怀不够、顶层设计缺乏等问题,尝试重新构建有效实现大学仪式德育价值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7.
青年大学生群体正处于自我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良好的文化环境是他们成长的重要基础,考察和评估他们成长的文化环境,其中,宗教文化的影响不容忽视,相关资料显示,大学生宗教信仰逐年增多,大学校园中部分教师也存在宗教信仰,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当代宗教升温的现象日趋显现,处于象牙塔里的青年学生必然会受到社会“宗教热”的影响,因而,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引起高校的高度关注,成为高校宗教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8.
自我同一性是当代西方心理学中一个普遍的概念,它为我们研究青少年问题开辟了新的视角,而孕育于西方文化人文精神下的该理论充满了人性的关怀,其局限性也在所难免。在东方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自我同一性的本土研究,蕴涵东方文化的特色也在意料之中。  相似文献   
10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毛泽东对中国农村社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实事求是的社会调查,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寻乌调查》等经典调查报告。这些调查报告对中国的农民群体(富农、中农、贫农、雇农)以及地主豪绅的经济状态、社会地位、政治态度进行了精准描绘和分析,为苏区土地革命政策的制定打下了扎实的群众认知基础。苏区土地革命政策有两大争议问题,一是如何对待富农。二是农民是否拥有土地所有权。这两大问题随着毛泽东等领导人持续进行社会调查,不断调整土地政策,最终获得较为圆满的解决。毛泽东通过实事求是的社会调查,寻找到了革命的主要力量,逐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土地革命路线,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0.
当前我国民族教育研究以单一的质性研究为主,缺乏量化研究作为互证。究其原因,民族教育研究范式的选择主要是基于学科属性导向,而非研究问题导向,且民族教育研究范式的选择过于关注民族文化,却忽视了教育学科属性。混合方法研究作为“第三次方法论运动”的产物,它不仅能发挥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优势,增强研究者的“问题意识”,还能提高民族教育研究的科学性,促进民族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