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5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90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37篇
人口学   32篇
丛书文集   404篇
理论方法论   72篇
综合类   831篇
社会学   121篇
统计学   18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61.
The number of subjects in a pharmacokinetic two‐period two‐treatment crossover bioequivalence study is typically small, most often less than 60. The most common approach to testing for bioequivalence is the two one‐sided tests procedure. No explicit mathematical formula for the power func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two one‐sided tests procedure exists in the statistical literature, although the exact power based on Owen's special case of bivariate noncentral t‐distribution has been tabulated and graphed. Several approximations have previously been published for the probability of rejection in the two one‐sided tests procedure for crossover bioequivalence studies. These approximations and associated sample size formulas ar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and compared for various parameter combinations with exact power formulas derived here, which are computed analytically as univariate integrals and which have been validated by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The exact formulas for power and sample size are shown to improve markedly in realistic parameter settings over the previous approximations.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2.
This article reflects the views of the authors and should not be construed to be those of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3.
In this article, we first establish a theorem that represents the price of an Asian option in terms of standard European options with a shorter term and different strikes. Then using Gauss–Hermite numerical integration, we discretize our theorem so as to us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to examine the error of the static hedging under the Black–Scholes model and the Merton jump-diffusion model. For ease of comparison, we also provide the error of the dynamic hedging.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tic hedging strategy performs better than the dynamic one under both models.  相似文献   
164.
沈云樵 《学术研究》2006,2(6):72-77
人格权的问题,实际上是人的、从而是对人的认识的问题。从罗马法到当今民法,对人的法律塑造始终受到理性主义哲学传统的影响,近代人格权概念的承认亦然。而近代以降,民法对人格权的保护,更是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两种进路的缠绕博弈。我国民法典制定中的人格权立法,首要问题是厘清对人格权的传统的认识,其次才涉及立法体例与立法技术。  相似文献   
165.
我国<继承法>第14条关于遗产酌分请求权的规定对于保护遗产酌分权人之权利的意义是应当肯定的,但此项规定过于笼统,无论是享有酌分权的主体,还是酌分权的构成要件,亦或酌分权的份额,都缺乏明确、具体的标准,因此建议在修改<继承法>时对扶养人、被扶养人这两种酌分权的构成要件及享有的权利应分别予以详细规定,才能真正发挥此条款的实际作用,并避免实践中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6.
沈顺福 《东岳论丛》2007,28(2):36-40
理解的基本原理分为五条。命题⒈符号表达主体的主意,即符号原理;命题⒉主体能够接受、认识这个符号,即认识原理;命题⒊主体能够将这个认识还原为现象,即认识还原原理;命题⒋主体能够解构现象,即现象解构原理;命题⒌理解的实现最终表现为主体与对象之间感应,即感应原理。只有当两个主体之间产生了感应,理解才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67.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进步历史活动的两大内在原则。体现在社会主义发展中,就是社会主义真理观与价值观的辩证统一。纵观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从价值观与真理观的角度分析,社会主义思想大体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即以单纯的价值观为特征的空想社会主义阶段、以其真理性为主要特征的科学社会主义阶段和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以价值观与真理观辩证统一为特征的邓小平理论阶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社会主义真理观与价值观辩证统一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8.
文体学和叙事学:互补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丹 《江汉论坛》2006,(3):62-65
传统的“文以载道”文学观使我们的文学研究不注重文学形式研究,或者说“形式”在文学研究中并未被看作独立的对象,“超越形式直奔主题”成了我们文学研究的主流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质是将文学首先看作思想的载体而不是文学本身,于是,文学理论批评的错位及其危机也就在所难免。本期特邀几位学者分别就文学的文本、叙事、文体、语言和形式批评进行阐发或个案研究,尝试并倡导“通过形式阐发意义”的文学研究新方法,以期引起学界注意。  相似文献   
169.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促进和提升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0.
关于环境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几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社会学是关于环境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的形成需要两种资源的支持:一是思想资源,二是社会资源.这个体系的结构需要把握几个重要原则:即,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理性的与实践的统一、结构的与功能的统一.这个体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跨学科的描述,其次是跨学科的解释,再次是跨学科的范式.这个体系的模式需要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模式转型与替代的方向,二是模式转型与替代的机制,三是模式转型与替代的力量.这个理论体系的前景至少有三个走向:一是从专业化到整体化,二是从本土化到全球化,三是从边缘化到中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