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36篇
  免费   597篇
  国内免费   204篇
管理学   998篇
劳动科学   42篇
民族学   349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354篇
丛书文集   3912篇
理论方法论   709篇
综合类   8419篇
社会学   954篇
统计学   119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280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253篇
  2017年   348篇
  2016年   272篇
  2015年   524篇
  2014年   589篇
  2013年   963篇
  2012年   952篇
  2011年   1129篇
  2010年   1250篇
  2009年   1226篇
  2008年   1174篇
  2007年   1217篇
  2006年   1196篇
  2005年   1032篇
  2004年   608篇
  2003年   501篇
  2002年   622篇
  2001年   498篇
  2000年   319篇
  1999年   265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43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论吐蕃政治文明进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吐蕃王朝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政治制度,这是其政治文明的标志。文章首次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吐蕃政治文明的历史进程,就其第一代君主聂赤赞普以前的政治状况、民选君王的遗风、禅位制的结束、世袭制形成与巩固等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2.
陈玉屏 《民族学刊》2010,1(1):24-30,162-163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民族问题"研究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民族问题"研究工作者和民族工作战线的广大工作人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学术机构、学术队伍和学科建设的新发展以及社科基金项目大幅攀升等方面。这些成就为"十二五"期间"民族问题"研究的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国家社科基金侧重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事实上削弱了基本理论的研究,"体"与"用"出现失衡,从长远而言,不利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理论研究的失误和缺失势必带来政策与工作的失误。实事求是地总结近60年来我们民族工作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评估我们当前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状况,改进我们下一步的民族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93.
人口迁移与流动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近十年来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初步考察的基础上,文章利用面板数据的变系数模型分别实证考察了人口迁移和流动对我国各地区(省域)经济的影响。结果发现:(1)我国各地区间人口迁移相对平稳,而人口流动在2000年以后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且空间流向极不均衡;(2)人口的迁移和流动对中国整体经济来说是一个帕累托改进;(3)户籍制度对于发达地区起到了人才沙漏的作用;(4)对于中部的绝大部分地区以及西部的一些人口输出大省,伴随人口迁出而引起的人力资本流失对当地经济的负面影响开始凸显出来,人口流出虽然基本出现一个正面影响,但对本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并不如我们预想的那么明显。  相似文献   
994.
论北京“城中村”改造——兼述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以来北京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这场由政府主导的乡村社会变革,对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区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在概括北京城中村改造模式的基础上,对城中村改造的作用给予了积极评价,同时指出城中村改造周边地区可能面临更深的发展困境,应通过合作治理寻求解决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区社会问题的治理之道。目前北京已经具备了实现流动人口聚居区合作治理的基本条件,可以在市区政府是主导、乡村组织是枢纽、社区成员是核心、社会团体和社会单位(企业)是支撑、专业NGO是助推器的合作治理框架下,以生活设施改造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为突破口,统筹兼顾尚待城市化地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95.
同性恋是当今社会无法回避且必须正视的问题之一,高校校园中的同性恋状况更值得关注。对1288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的未分化角色和双性化角色比例较高,大学生群体的性别角色与其对同性恋的态度具有一定关联性。同性恋在高校校园具有一定的比例,但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总体比较客观和宽容,同时也发现现有性别教育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应该通过防艾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别角色教育加强大学生的性别教育。  相似文献   
996.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全人教育,在理念、目标和内涵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着高度一致性,为"90后"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形态。为此,发挥两者的耦合效应,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个维度来深入探索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通识教育的途径,并着力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97.
20世纪70年代以来,志愿者组织在全球范围兴起并得到发展,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支活跃力量,在全球掀起了开展志愿服务的热潮。大学生志愿者作为我国志愿服务的重要参与主体,在志愿服务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两岸和平发展新时期,两岸出现了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局面。作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两岸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和激励机制的比较,有利于促进两岸大学生志愿服务合作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998.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trends in the economic advantage that highly educated immigrants hold over less educated immigrants in Canada, focusing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hort‐run and longer‐run outcomes. Using data from the Longitudinal Immigration Database covering the period from the 1980s to the 2000s, 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 relative entry earnings advantage that higher education provides to new immigrants has decreased dramatically over the last 30 years. However, university‐educated immigrants had a much steeper earnings trajectory than immigrants with trades or a high school education. The earnings advantage among highly educated immigrants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with time spent in Canada. This pattern is observed for virtually all immigrant classes and arrival cohort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hort‐run economic outcomes of immigrants are not good predictors of longer‐run results, at least by educational attainment.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immigration selection policy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clusion.  相似文献   
999.
We present the first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eviden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for the case of China. Research on Western societies tends to find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being religious and level of well‐being. China provides an interesting critical case as the religious population is growing rapidly and the religious and socioeconomic environments are profoundly different from Western societies, implying different mechanisms might be at work. We hypothesize to find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religion and well‐being in China too, but argue social capital, for which strong evidence is often found in Western societies, is unlikely to b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because religion in China is generally non‐congregational. Instead, we argue that the private and subjective dimension of religion matters for well‐being in China by helping adherents have an improved sense of social status relative to the non‐religious in the context of rapid social change and growing inequality. Our results generally support these predictions.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以广西桂平西山佛教文化遗产旅游地为具体研究对象,在借鉴国外游客满意度的核心理念及研究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佛教文化遗产旅游自身的特点,构建佛教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并运用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对影响桂平西山游客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当地佛教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若干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