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68篇
  免费   2034篇
  国内免费   1695篇
管理学   164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99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061篇
丛书文集   1993篇
理论方法论   713篇
综合类   10006篇
社会学   3424篇
统计学   165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271篇
  2020年   511篇
  2019年   1212篇
  2018年   1277篇
  2017年   1293篇
  2016年   1451篇
  2015年   1160篇
  2014年   1194篇
  2013年   2255篇
  2012年   1300篇
  2011年   1077篇
  2010年   891篇
  2009年   745篇
  2008年   577篇
  2007年   378篇
  2006年   374篇
  2005年   416篇
  2004年   538篇
  2003年   427篇
  2002年   328篇
  2001年   292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100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80篇
  1984年   87篇
  1983年   62篇
  1982年   70篇
  1981年   51篇
  1980年   57篇
  1979年   76篇
  1978年   50篇
  1977年   43篇
  1976年   33篇
  1975年   3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1.
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 - The literature on neighborhoods and child obesity links contextual conditions to risk, assuming that if place matters, it matters in a similar way for...  相似文献   
912.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 In poverty measurement, differential weighting aims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unequal importance of the diverse dimensions and aspects of poverty and to add valuable...  相似文献   
913.
张明斗  葛于壮 《民族学刊》2019,10(2):49-56, 110-112
城镇化是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探索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及创新路径,对于加速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转变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实现社会安定团结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在对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描述的基础之上,归纳概括出城镇化运行的四大矛盾;并全面总结出旅游产业带动型、工业发展助推型、边境贸易推动型、草原牧业发展型四大类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通过构建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愿景框架,结合民族地区的发展实际,最终提出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城镇化的生态文明建设,强化产城融合,持续释放城镇化的发展活力,深化制度改革,实现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提升及保持文化传承,不断彰显城镇化的民族特色等城镇化发展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914.
李跃平  裴光兰 《民族学刊》2019,10(6):102-105, 143
《民族学刊》于2010年6月创刊,相继入选“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北大核心期刊”“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表明了《民族学刊》在学界和期刊界的学术影响,其期刊的影响因子值得研究和探讨。本文基于《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公布的影响因子、各类计量指标和人文社科类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及可被引文献量等数据,对《民族学刊》的相应数据与C95民族学类期刊在期刊影响力指数、影响因子均值及量效指数均值、各类计量指标均值和人文社科类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及可被引文献量均值等方面进行统计对比,分析《民族学刊》2014~2018年五年间的影响因子数据在民族学类期刊位置及其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915.
赵骞  李芳吾 《民族学刊》2019,10(6):95-101, 140-142
白寿彝的民俗学研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收集整理地方文化中的民俗资料,二是进行相关的民俗现象研究。前者主要体现在对《开封歌谣集》的收集整理上,作为民国时期民俗学研究领军人物顾颉刚先生的学生,白寿彝通过编辑这部歌谣集,来反映诸多社会问题,表达对下层民众的关注,追求唤起民智的目标。后者先后体现在若干单篇论文中,其新中国成立以前论文主要是对封建迷信的歌谣观的梳理,特点是多取材于正史;其新中国成立以后论文主旨在于辨析民俗学中的传说思想,特点是取材于当代人的研究成果和充分利用传世文献,同时批评相关无学理意义的论断。这两方面的民俗学研究体现出白寿彝在民俗学理论方面的深厚修养,以及民俗学与历史学密切结合、关注下层民众、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度自觉,至今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16.
罗曲  高翔 《民族学刊》2019,10(1):88-94, 126-128
在贵州彝区的毕摩文献里,有一部反映孝文化的文本《赛特阿育》,与流传于汉区的董永行孝相关文献有密切关系。从情节内容看,《赛特阿育》是对董永行孝相关文本的彝文翻译改写,将其与董永变文、宝卷中的相关文本加以比较研究发现,《天仙配宝卷》应是《赛特阿育》的文本源。  相似文献   
917.
罗康隆  何治民 《民族学刊》2019,10(5):14-23, 99-100
民族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逐步地达成了一个共识,建构一种文化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文化是指导人类生存发展延续的信息系统,文化的建构是以所处自然生态系统为底本,以并存的社会生态系统为参照,文化这一信息系统不断偏离与回归所处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在世代延续过程中逐步认知、积累其成败的经验与教训,并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丰富起来。民族以文化为分野,不同民族所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互有差异,这就形成了民族生境的差异性,而民族生境的差异性也同样会建构出不同民族文化事实体系的差异性来。  相似文献   
918.
杨筑慧  胡文兰 《民族学刊》2019,10(1):39-46, 108-111
瘪是从牛羊胃或小肠中提取的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所制成的一种汁液佐料,以之加工的菜肴主要流行于贵州、广西、云南等地部分少数民族中,其食用过程往往带有神圣性与仪式性。但因其来源与“他者”认知中的“卫生”有巨大的差距,长期被视为肮脏、落后、原始的表现,并推于食之的少数民族。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开展,大众媒体的广泛传播,在媒介、游客、地方政府以及乡民的大力推介下,瘪逐渐实现了华丽的转身,成为健康、原生态的表征,以及一定地域文化的象征符号。瘪的话语建构,反映了人们追求新奇、包容多元的现代性反叛,借助于瘪,那些曾被视为原始、落后的地域和人们一定意义上实现了身份标签的扭转。  相似文献   
919.
Drawing on the complementary assets framework,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innovation‐focused complementary assets (CA‐I)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data‐driven supply chain orientation (DDSCO) and firm financial performance. To test the moderating effect, survey data gathered from 329 manufacturing firms in China were analysed using a moderated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DSCO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that capabilities for product and process innovation function as complementary assets moderating the DDSCO–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novation‐focused complementary assets are performance differentiators when paired with a DDSCO and explain why some firms obtain financial benefit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a DDSCO while others do not. Specifically, competitive advantage from a DDSCO may not be realized unless CA‐I and potentially other complementary assets are harnessed, thus providing useful practical guidance to managers. Hence, the study provides empirical support for the complementary assets framework.  相似文献   
920.
We propose that the purposeful sharing of strategic decisions and the process of making and taking those between the dominant coalition of an organization (Strategic Shared Leadership or SSL thereafter), initiated and supported by a focal strategic leader or small team, engenders Organizational Dynamic Capabilities (ODCs) though the transfer of individually-residing DCs within the SSL team, the transformation -co-creation of novel ones and their embeddedness-institutionalization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It also enhances organizational cognition which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y enriching co-created ODCs and their capacity to deliver reliably change through sensing, seizing and reconfiguring. Accordingly, SSL serves as a co-creator and key predictor of the emergence of ODCs. This helps address the challenges of DCs to marry stability with change, be predictable and to be capable of predic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