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03篇 |
免费 | 215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55篇 |
劳动科学 | 8篇 |
民族学 | 172篇 |
人才学 | 3篇 |
人口学 | 48篇 |
丛书文集 | 1047篇 |
理论方法论 | 197篇 |
综合类 | 2135篇 |
社会学 | 165篇 |
统计学 | 2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81篇 |
2021年 | 88篇 |
2020年 | 58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90篇 |
2016年 | 61篇 |
2015年 | 117篇 |
2014年 | 151篇 |
2013年 | 203篇 |
2012年 | 217篇 |
2011年 | 317篇 |
2010年 | 289篇 |
2009年 | 289篇 |
2008年 | 269篇 |
2007年 | 327篇 |
2006年 | 308篇 |
2005年 | 264篇 |
2004年 | 161篇 |
2003年 | 125篇 |
2002年 | 173篇 |
2001年 | 142篇 |
2000年 | 85篇 |
1999年 | 84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因升学考试而产生的广泛意义上的"应试教育"蔚然成风,并未因"素质教育"的提出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而有效地解决。基础教育作为培养未来社会公民的基本教育,它的目标应该是公民的基本素养而非未来的学科专家,它的内容应该是全面而综合的各种素质,而非升学应试的知识碎片。素质教育的真正推行在于合理把握教育的两极之道,既要从宏观上有效管理教育事业,使它按教育规律办事,又要从微观上重视教育教学之人文性所在,充分发挥教育中人的作用与价值,促进人的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 相似文献
9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新形势下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呈现出知识结构亟待更新、教学模式单一、忽视现代网络技术、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可以通过政府加大经费支持力度、高校组织教学观摩展评、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和交流加强集体备课的措施,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及专业发展,改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3.
94.
当代都市美学范式为当代文艺、审美难题的求解提供了新的视域、思路和切入点.欧洲城市化的进程与现代美学崛起的进程重合在了一起.审美主义与商品化、都市化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接受美学的产生有着不容忽视的都市化背景.20世纪中期的都市化进程在多重维度上为接受美学的诞生奠定了前提、基础,接受美学与消费美学息息相通.从后现代大都市的美学旨归入手可以更恰切地理解今日世界文艺、审美的创新时尚,与消费意识形态的内在关联和欲望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95.
语言时空观将时间和空间视为语言系统整体性存在的必要组成部分。在时空观的视界里,时间和空间必然被理解为概念的存在,而且,它们的概念应当是从语言系统整体性存在中获得的。本文以这种观点来认识语言,从时间和空间不断交融的过程中追索语言及语言流变现象之间的关系,揭示语言时空结构统摄之下的语言所具有的流变性;以语言流变自身所彰显的偶然性来反观语言流变,追索语言流变的本质。 相似文献
96.
我国并没有形成对居住权利规范且完整的保护制度。从物权法的发展趋势,我国的社会现实,司法实践之需求以及物权类型内部的协调、功能互补等方面考察,皆有建立居住权制度之必要。虽然2 0 0 2年提交的《民法典(草案)》首次在物权法编规定了居住权,但极不完备,尚有许多需要检讨和进一步完善之处。设计出一个适应我国国情的居住权制度,并协调居住权与其他民事权利可能发生的冲突是制定我国未来《民法典》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97.
中国的许多学者在探讨法律意识问题时经常引用日本法学理论界关于法律意识研究成果来辅证其观点。其原因是,日本的法学理论界从60年代开始围绕其国民落后的法律意识展开过激烈争论,其中许多观点对我国的法学思维以及具体的司法制度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遗憾的是,国内学者在引用这些日本学者观点的时候,对其理论的背景和学术发展的演变关心甚少,甚至对日本法学理论界对某些观点的批判或反思置之不理。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以1983年轰动日本社会的邻人诉讼事件为切入点,介绍邻人诉讼事件后日本法学理论界对日本人落后的法律意识问题研究的反思,和对川岛武宜以及大木雅夫的一些基本观点的批判,梳理并分析日本法学理论界就日本人法律意识问题研究的流变,使我们对日本的法律意识问题研究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98.
从历史看,宗教对于人生的指导,很重要的方面是渗透到休闲之中,通过休闲以及休闲伦理体现出来。现代社会休闲的发展是现代化程度加快、市场经济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产物,而与这个过程同时出现的还有宗教的世俗化。在现代化的新时期,宗教进入中国人的休闲生活,并成为重要的精神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99.
差序格局与乡村治理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差序格局"概念,已经成为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经典表述,成为描述"乡土本色"的关键词。但是,随着中国乡村社会的转型,差序格局所表述的对象已经发生了改变,由此,对差序格局进行再解释,也就成为中国社会学界的一大关注点。学界所希望的理想结果在于,通过对差序格局的再解释,重新认识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性质,并在此过程中,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普世意义的概念。在这一努力过程中,差序格局的理性化、关系等视角,在对差序格局的重新理解上,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毋庸置疑,这些理解,未能在理解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性质与力图使差序格局概念的"普世化"之间,形成一个有效的研究路径,远没有达到把握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目的,差序格局的内涵还可以进一步挖掘,从而使之成为具有足够强的解释力的普世性的概念。这三篇论文在领会差序格局概念的内涵基础上,结合对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深度理解,从乡村治理的区域差异这个研究路径出发,对差序格局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新理解。以行动单位的视角来理解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的区域差异,不仅继承了差序格局所内含的中西社会结构比较的视野,而且,更进一步,从"乡土中国"时代的中西比较进入了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乡村社会的区域差异比较;行动单位的视角,不仅打破了对差序格局概念下的乡土中国的想像,而且,还在村庄研究的论域中,结合了村庄结构与村庄关系的分析;而对于鲁西南小亲族主导型村庄的个案素描,则是对行动单位这一分析框架的具体展示,并揭示出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的复杂面相。 相似文献
100.
对我国律师法律援助制度的思考--兼论建立法律援助公职律师制度的必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律师为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律师与法律援助制度仍不相协调并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除了提高综合国力以提高对法律援助的财政投入、转换观念以提高社会各界对于法律援助制度的认识外,更为必要和紧迫的是应建立法律援助公职律师制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