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6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165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7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82篇
丛书文集   610篇
理论方法论   155篇
综合类   1375篇
社会学   168篇
统计学   23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Although alternative forms of statistical and verbal information are routinely used to convey species’ extinction risk to policymakers and the public,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ir effects on audien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risk perceptions. To address this gap in literature, we report on an experiment that was designed to explore how perceptions of extinction risk differ as a function of five different assessment benchmarks (Criteria A–E) used by scientists to classify species within IUCN Red List risk levels (e.g., Critically Endangered, Vulnerable), as well as the role of key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se effects (e.g., rational and experiential thinking styles, environmental concern). Despite their normative equivalence within the IUCN classification system, results revealed divergent effects of specific assessment criteria: on average, describing extinction risk in terms of proportional population decline over time (Criterion A) and number of remaining individuals (Criterion D) evoked the highest level of perceived risk, whereas the single‐event probability of a species becoming extinct (Criterion E) engendered the least perceived risk. Furthermore, participants scoring high in rationality (analytic thinking) were less prone to exhibit these biases compared to those low in rationality.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despite their equivalence in the eyes of scientific experts, IUCN criteria are indeed capable of engendering different levels of risk perception among lay audiences, effects that carry direct and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ose tasked with communicating about conservation status to diverse publics.  相似文献   
62.
近年来,制度基础观已成为战略管理的第三个重要研究支点,制度因素对企业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有重大影响.本文基于制度基础观,研究反映在管制因素、规范因素和认知因素三个维度上的制度环境对企业市场进入模式的资源承诺、控制程度和股权特征的影响,建立了制度环境与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影响关系的理论框架,提出了研究命题,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3.
Lack of a valid instrument to measure learning transfer predictors has been the major obstacle hindering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HRD) professionals from moving forward. This problem is one of the lingering HRD issues in South Korea, in which human resources have been strategically emphasized as a critical asset due to the scarcity of natural resources. To address this issue, this study aims at testing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data collected with the Korean Learning Transfer System Inventory (LTSI) Version 4. A sample of 753 managers from 16 Korean industries was divided into two subsamples for exploratory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es. Reliability and the effect of common method variance on the factor structure were examined, with the results suggesting that the LTSI is valid for use in the Korean industry.  相似文献   
64.
研究了两级供应链中单供应商和单零售商具有不同的风险态度(风险规避或风险中性)时的协调问题.使用VaR量化供应链的成员对于风险的态度,利用收入分享契约协调供应链,建立了考虑供应链的成员的风险态度和VaR约束下的协调模型,给出了各种不同情形下收入分享契约参数的取值范围,并且通过一个数值算例说明了模型的求解过程.研究表明,当考虑供应链的成员的风险态度和VaR约束时,风险规避的供应商提供给零售商的批发价格可以超过生产成本,这在不考虑成员风险态度且使用收入分享契约协调供应链时不会发生;同时也发现如果供应商对待风险的态度过于保守,将会严重降低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65.
以社会网络理论为视角,研究组织记忆与组织遗忘对组织知识转移的影响。构建组织记忆与组织遗忘角度的知识转移模型,探讨社会网络背景下,组织记忆与组织遗忘分别对知识转移效果和知识转移速度的影响。研究中发现,组织密度作为组织社会网络的特定属性会对组织记忆、组织遗忘产生影响,并间接影响组织知识转移效果和组织知识转移速度。  相似文献   
66.
内部控制在公司投资中的角色:效率促进还是抑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投资效率为核心,通过基于流动性特性的条件关系检验和基于预期投资偏离的无条件关系检验,探讨了内部控制在公司投资中的角色。研究发现,当公司很可能面临投资过度境况时,更低的内部控制质量加剧了该现象的发生;当公司很可能面临投资不足境况时,更低的内部控制质量同样加剧了投资不足现象的发生;相对于内控较好的公司而言,内控较差的公司更可能出现在偏离正常投资水平的无法解释的极端投资组;公司层面和会计层面重大内控缺陷对投资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整体而言,内控缺陷更多的公司,其之于非效率投资的影响更加严重。本研究表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提高公司投资效率的重要途径,亦是从微观层面防止中国经济投资过热或过冷,促进中国经济平稳、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意味着当前监管机构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决策是有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  相似文献   
67.
本文以深交所78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利益趋同效应和壕沟防守效应两方面研究了高管持股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与目前大多数相关研究不同,本文在计量高管持股比例时包括了高管人员通过间接方式持有的公司股权。本研究发现,高管持股比例不同引起的利益趋同效应和壕沟防守效应导致高管持股与企业价值之间呈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当高管持股比例在8%—25%之间,高管持股的壕沟防守效应占主导,而小于8%或大于25%时,高管持股的利益趋同效应占主导。研究结论对以激励为主要目的或以股权结构优化为主要目的的高管持股方案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8.
股利政策、盈余持续性与信号显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基于盈余持续性的概念,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的股利类型、股利支付率与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了大股东派发现金股利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我国上市公司中派发了现金股利的公司其盈余持续性要强于未派发股利的公司,而且在净利润和营业利润上也表现出更强的增长能力.但在派发现金股利的公司中.股利支付率的大小与盈余持续性强弱并不成简单的线性关系,股利支付率高的公司在盈余的整体及其组成部分上并未表现出更强的盈余持续性.最后,大股东对于现金股利的偏好并未显著影响到盈余的持续性.由此,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能够成为以持续性衡量的盈余质量或未来盈利能力的附加信号.  相似文献   
69.
价格促销对消费者品牌选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实验方法探索性地研究了价格促销对消费者品牌选择的非对称影响。研究表明: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的价格敏感性有所不同;较贵重的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耐用消费品行业中的低端品牌在与高端品牌的短期价格竞争中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而对较廉价的洗发水等非耐用消费品来说,高端品牌将会在降价促销时获益更多。本文研究结论与国外同类研究结论有所不同,对企业的定价决策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0.
粗集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股票价格预测模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粗集和神经网络结合反映了人类智能的定性和定量、清晰和隐含、串行和并行相互交叉混合的常规思维机理。本文建立这样一种混合杂交模型用于股票价格波动趋势的预测,通过粗集对数据的二维约简预处理消除了样本中的噪声和冗余,在提高神经网络预测精度的同时降低了学习负担。为了获得最优的预测精度,本文还利用遗传算法进行属性离散化和网络学习。通过对上证综指的实证研究表明,这种混合杂交模型的性能明显优于BP和GA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