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11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4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135篇
综合类   88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3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91.
在美国崛起为世界大国的新形势下,威尔逊借助美国卷入大战和实施战争动员这一难得的时机,通过重新阐释美国的传统与特性以及利用德国作为“他者”与美国相对照,成功地使美国的自我形象与国际角色从19世纪的“共和榜样”和“自由典范”转换为“自由卫士”和“世界领袖”。威尔逊对国家身份的重塑不仅有助于当时的战争动员,而且解决了美国踏上世界舞台后的角色困惑与身份危机,为崛起的美国确立了长远的国家政策走向。他对美国理想、角色和命运的创造性阐释主导了美国人对自己国家存在意义以及美国与世界关系的理解,成为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外交政策话语,对美国外交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93.
从把握中央精神实质、反思国内外农村发展经验和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全局等3个方面分析探讨了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定位问题。认为,准确定位要根据中央的精神实质,把握好世界现代化发展过程城乡演变的基本规律和我国城乡发展的特殊性、全国的共性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特点及其建设全局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全局和持续发展的高度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矛盾,加大外力推动促进内源发展,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综合发展,增进农民福祉。  相似文献   
9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质是要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村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能够与城市共同协调发展,使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等值不同质的现代生活。以等值不同质为取向增进农民福祉,是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树立大资源观,以增量资源为杠杆激活存量资源,构建平等、互动、共福的新型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95.
通过对苏州市3799 家转制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调查,笔者认为:这些转制企业计划生育工作总的是好的或比较好的,但是,存在问题也不容忽视。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96.
文章对云南社科类期刊发展面临的问题作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7.
本文在讨论传统教师的角色与现代教育的矛盾的基础上,从教师角色的含义、高职教师传统角色存在问题的反思及现代教育的要求出发,探讨高职教师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98.
There will be major changes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during the next decade and computing and broadcasting technologies will contribute to the advances in telecommunication. 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prospects for the customer and the improved systems that will become available.  相似文献   
99.
Social identity is multilayered and complex. Schools, communities, and nations can implement structures and approaches that help youth to understand one another and respect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100.
Tempo effects in period fertility indicators are widely regarded as a source of bias or distortion. But is this always the case? Whether tempo change results in bias depends, in the view advanced here, on the measure used, the meaning of bias/distortion, and the objective of analysis. Two ways of construing bias in period measures are suggested, and their relevance is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five broad purposes for measuring period fertility: describing and explaining fertility time trends, anticipating future prospects, providing input parameters for formal models, and communicating with nonspecialist audiences. Genuine timing effects are not biasing when period fertility is the explanandum but are distorting when the aim is to estimate cohort fertility. Alternatives to tempo adjustment are available that are a more defensible solution to the issue of timing change. Tempo adjustment could be more fruitfully considered a form of modeling rather than empirical measurement. The measurement of period fertility could be improved by relying more on a statistical approach and less on indicators based on stable assumptions. Future progress will depend on integrating research on measurement with substantive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