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53篇 |
免费 | 62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4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34篇 |
人口学 | 16篇 |
丛书文集 | 310篇 |
理论方法论 | 75篇 |
综合类 | 1037篇 |
社会学 | 93篇 |
统计学 | 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90篇 |
2012年 | 81篇 |
2011年 | 104篇 |
2010年 | 96篇 |
2009年 | 106篇 |
2008年 | 113篇 |
2007年 | 99篇 |
2006年 | 116篇 |
2005年 | 73篇 |
2004年 | 69篇 |
2003年 | 82篇 |
2002年 | 146篇 |
2001年 | 114篇 |
2000年 | 58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通过对东北地区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首先,在总体层面,东北地区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并不显著;其次,相比于第一、二产业,区域内第三产业仍有吸纳劳动力的空间,并将成为劳动力的主要流向目标;最后,地缘因素是导致各省对外贸易就业效应差异的主要因素。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东北地区实际情况,笔者进一步提出了提高区域出口贸易的就业创造效应,以及降低区域进口贸易的就业转移效应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3.
吕吉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5):84-87
正义是教育公平的尺度,它决定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化针对的是由外在于个体的因素所导致的不平等问题.均衡发展与优质发展在义务教育中同时并立.从公正的视角看,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实践往往重视一体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忽视权力转换的“暗箱操作”;重视显在的物质资源配给,忽视潜在的精神排斥;偏于资源配给的数据“信仰”,漠视资源获取、转换的能力机制.为避免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流于形式,相关的责任机构应正视和弥补实践中的“盲点”,面向所有儿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的起点公平. 相似文献
64.
结合当前农村经济的二元性及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性,构建包含兼业度、土地集中度、农业机械化、农村文化等十个自变量的经济增长影响模型。兼业度对农村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粮食、农资、良种、农机具四项农业补贴的影响较显著,农业机械化及土地经营规模等影响农业生产要素效率的因素,以及人口特征中性别以的外文化程度、年龄和职业技能等因素的影响不显著。因此,要集约化使用三农资金和农村土地资源,依靠技术进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营造良好文化和政策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的适度转移和科学回流。 相似文献
65.
阎纪建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51-53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加强党的建设,要坚持从严治党与"三个代表"的有机统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党的理论、思想、组织、作风和纪律建设,使我们的党能够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 相似文献
66.
田中禾是一位有着自己明确文学观念的自觉求索者.对人生和人性问题的深层思考,对民族历史的殷殷叩问,以及对小说诗性品格的追求,使其创作成为理解新时期文学流变的一个很好的个案. 相似文献
67.
68.
中国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现货市场对于期货市场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度,现货指数的上涨是股指期货看涨的单向格兰杰原因。长期来看,股指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具有稳定的正向引导关系,并且对上海A股市场和深圳A股市场的影响有所区别的。 相似文献
69.
丁纪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1-22
作为无限者的道,通过一个有限化以达确定化的过程完成其自我实现,这同时造成了作为"观念结果"的物,与作为"观物要求"的成心两种结果。成心观物,固不免有种种不牢靠的是非之论发生出来,但并不能根绝真实之是非的可能。即便全然为"假是非",其中亦必有是非的必然之理的真实表现;更何况,对于是非、善恶,良知可以获得一种确知,而是非的必然之理与良知之良,都被道的至善性所保证,这就使得要把一切是非之论一概无谓化的论说难有成立的余地。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