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67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38篇
人口学   35篇
丛书文集   291篇
理论方法论   52篇
综合类   614篇
社会学   65篇
统计学   1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41.
论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教育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变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离不开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立法在环境教育的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保障作用,世界上环境教育卓有成效的国家无一不从法律制度上明确了环境教育的目的、模式和实施机制.我国环境教育立法目前已具备了充足的理论依据和立法依据,应借鉴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在环境教育立法方面的成功经验,确定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环境教育模式,着手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教育法>.  相似文献   
42.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环境资源法学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不是指人与自然之间没有斗争、矛盾和相互关系的调整,而是指将两者之间的矛盾或冲突限制、调整在双方可以承受的适当范畴内,使损失最小化、收益最大化.没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就没有环境正义、环境秩序、环境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等环境资源法学的其他理念,环境资源法律的任务就是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谐发展的生态秩序.  相似文献   
43.
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得到了长足发展,与国外交流不断加强,通过对来自全国50多个基地和38个省市有关职教师资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资料的分析,认真总结了职教师资交流与合作的形式与内容,以及取得的相关成果,并对职教师资国际交流与合作未来在长效机制建立、引进智力资源以及学习过程中强调本土化的改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4.
财产申报制度作为防治腐败的科学机制之一,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借鉴。跟进性制度创新其实就是一种制度移植,基于此,以政策移植理论为研究工具,结合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化面临的一些困境与难题,对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构建进行前瞻性审视与思考,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带来制度绩效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5.
收入差距缩小的条件——经济发展理论与中国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这一命题出发,回顾了发展经济学理论与经验中关于收入分配与发展阶段关系的成果,评述了相关的发展模式及其得失,探讨了随着经济增长逐步缩小收入差距的条件,指出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市场机制的完善、政府再分配效率的提高和社会对收入不平等容忍程度的降低,是改善收入分配的必要务件.本文特别揭示和论证了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新阶段特征,强调了劳动力更加充分流动对于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6.
藏族古代文化中“格言”“史诗”与谚语暗含的信息是标志间接存在的范畴,同时说明了信息存在与作用的普遍性。藏族古代天文学中的思想反映了其对信息内容的把握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信息内容的直接呈现着的现象,而且深入到现象信息的背后,揭示信息对人的意义。藏传佛教的具象思维与信息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藏传佛教哲学中则有鲜明的信息认识论思想。  相似文献   
47.
本文对近年来民俗志书写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些新探索作了初步梳理,指出了"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对于创新民俗志书写模式、增强民俗志书写主位视角和对话功能的意义以及"感受之学"在探寻民俗志独特学科品格上做出的探索和努力.  相似文献   
48.
贵州六盘水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都创造了源远流长、独具特色、多姿多采的民俗文化,体现在其衣食住行、文化艺术、民族节日、伦理观念等诸方面;在长期的文化演进过程中,各民族民俗文化呈现出悠久性与多元性、独特性与交融性、稳定性与变异性等基本特征,形成了六盘水多元的地方文化体系,为繁荣六盘水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9.
权利(包括权利客体)不仅仅依靠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获得合法性,而且应有哲学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像土地、机器设备、装备这样的有形财产客体在洛克财产劳动论和黑格尔财产人格论中,有较为完整系统、令人信服的理论论证。这里运用黑格尔的人格财产论初步论证无形财产的客体——思想(专利、商标、版权的客体)存在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50.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是互为影响、相互促进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能带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能推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在分析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进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论基础上,对东北地区1952-2007年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演进过程进行了特征分析,通过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分析方法考察了城市化与代表产业结构演进的工业化和服务业发展之间的长期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服务业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远大于工业部门,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并没有完全支持产业结构演进推动城市化进程的理论假设,却支持了城市化对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具有重要作用的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