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4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79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1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3篇
丛书文集   440篇
理论方法论   79篇
综合类   942篇
社会学   115篇
统计学   11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诗意的生存是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论者多是就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立论申说,而笔者则将其视为德国思想史上的一个点,纵向地追溯其源流,横向地探寻其同道,说明诗意的生存是中西诗哲的共同追求,并不属于某一个人。在德国,它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派的理想,它由施勒格尔、诺瓦利斯奠立,后经荷尔德林,特别是海德格尔的阐释,成为一个著名的命题。具体说来,诗意的生存应有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维度,前者意在人生的皈依及意义,后者则指向自我生命的实现方式。其实质是通过"诗",把人类提升到最高的境界,以实现对永恒的追求。它体现了对现实的批判,对美好未来的企望,包括完善的人、完善的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在中国,诗意的生存是儒道两家的共同理想,为历代士人所追求,其中的陶渊明不仅有其"思",而且有其"行",实实在在地实现了自我的诗意生存,这一点是颇有理论建树的德国诗哲所未能企及的。  相似文献   
992.
行政诉讼重作判决是撤销判决的辅助判决,我国《行政诉讼法》对其有明确规定,但未明确其适用条件。重作判决的适用有利于全面实现撤销判决的实效性和维护客观法秩序。重作判决的适用条件应包括:存在撤销判决,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针对的问题应当重新处理,被告对应当重新处理的行政行为具有法定管辖权,被告能够依职权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993.
在公共治理场域中生成和行动的人权法,应当是能够促成和谐人权保障关系的平衡法,它在机制上表现为人权保障目标与制度安排的匹配性,在内容上反映为公民权利设定的合乎理性,在形式上表现为人权法规范体系的协调一致,在行动上体现为人权保障过程基于商谈形成共识,在结果上表现为人权保障绩效的最大化。由于不同人权之间往往存在着张力,加上人权保障具有跨部门法性,再加上国际人权法依赖于国内法转化或衔接等原因,因此人权法容易失衡,制约着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目标的全面实现。要解决人权法失衡问题,应当选择开放性的公私商谈模式、遵循理性的衡量标准对人权入法进行审慎权衡。  相似文献   
994.
本研究从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科研生产的规律出发,提出了重构网络环境下社会科学组织的知识管理系统的设想。通过构建基于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人机交互(Man—Machine Interactive)平台,实现科研管理、科研协作、学术交流和知识共享、知识评价的流程化和一体化。这创新了社会科学组织的知识管理方法,为其有效优化配置科研资源,提高科研生产率和降低成本,更好地服务于党政决策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提供了一个有效、快捷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95.
本文通过对贵阳市下岗职工进行调查 ,了解了下岗职工的总体特征、心理特征及对再就业的行为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996.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的"行政三分制",是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探索政治体制改革的有益尝试.其推行是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技术维度向政治维度转变的促进,是对决策民主、执行高效和监督有力的政府体制建设的促进,是政治文明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97.
康有为集新旧思想于一身,对中国政治前途的分析是他一生坚持保皇的思想基础.而传统的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则是其保皇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支柱,特别是光绪皇帝的知遇之恩,是康有为戊戌以后政治思想活动轨迹的巨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998.
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包含“两种生产”的“社会生产”原理,是“以人为本”所据的重要原理。两种生产的生产方式的互动,促进了社会发展。其中人的生产是第一性的。教育是人的生产的重要部分,没有教育便没有人类文明的产生和传承。这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教育事业论。它与“以资为本”的教育产业论有本质区别。建国之初制定的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正确的。我们应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为和谐社会作应有贡献,提出四点意见。  相似文献   
999.
社会发展进程中,多重因素会对民族文化形成冲击,对其保护与传承形成消极影响。只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适时调整民族文化的社会功能,选择有效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路径和设计,才能达到有效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00.
人类已有的生态维护都是从具体文化出发所做出的。生态安全是一个文化概念,不同文化规约下的不同民族对生态理念内涵的界定也因文化而异。以至于我们今天从事生态人类学研究,也需从具体民族入手,对其传统生态知识进行发掘与整理,激发各族人民对自己拥有的传统知识的自信,不断地提升该区域生态知识技能,充分地发挥该区域各民族生态知识价值,实现对区域生态环境的高效利用与精心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