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91篇 |
免费 | 180篇 |
国内免费 | 11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65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46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76篇 |
丛书文集 | 690篇 |
理论方法论 | 243篇 |
综合类 | 4942篇 |
社会学 | 39篇 |
统计学 | 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112篇 |
2021年 | 167篇 |
2020年 | 89篇 |
2019年 | 65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100篇 |
2016年 | 96篇 |
2015年 | 201篇 |
2014年 | 232篇 |
2013年 | 311篇 |
2012年 | 412篇 |
2011年 | 488篇 |
2010年 | 469篇 |
2009年 | 501篇 |
2008年 | 492篇 |
2007年 | 478篇 |
2006年 | 474篇 |
2005年 | 399篇 |
2004年 | 311篇 |
2003年 | 247篇 |
2002年 | 242篇 |
2001年 | 207篇 |
2000年 | 128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红色文学经典的历史范本——论蒋光慈《咆哮了的土地》的文本价值与后世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咆哮了的土地>是蒋光慈的辞世之作,同时也是"红色文学经典"的开山之作.作者以其绝对超前的透视眼光和坚定不移的政治理念,真实再现了土地革命战争波澜壮阅的历史场面.这部作品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文本自身的美学意义;而是继"五四"新文学的思想启蒙之后,开创了中国革命文学政治启蒙的全新思维模式.无论是"左翼"文学、解放区文学还是"十七年文学",只要我们对其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叙事法则等诸多因素展开对比研究,都能从中发现它们模仿<咆哮了的土地>的明显痕迹.重新阅读这部中国革命文学的最早范本,正确分析"红色文学经典"的历史起源,既是我们全面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规律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重写文学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2.
人类社会对利益的追求是政治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一个政治秩序和谐的社会必然是各种利益关系都比较协调的社会.目前,我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变革时期,由于利益分化所导致的民族利益矛盾和冲突日益凸显,而利益矛盾和冲突是社会中产生政治冲突的根源,所以,我国多民族国家要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秩序的和谐,首要的任务是协调各民族利益之问的关系,构建民族利益秩序,而建立健全民族利益提升机制、民族利益表达机制、民族利益分配机制、民族利益竞争机制、民族利益补偿机制等就成为具体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3.
94.
手机图书馆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环境的革新,改进图书馆机构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已成为各国图书馆事业的核心任务之一.当前,手机图书馆这一新型业务在欧美国家图书馆界已渐成普及之势,而中国手机图书馆业务则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业界人士应多途径加大手机图书馆的推广,服务大众;从细致入手满足个性化需求,并逐步完善手机图书馆的建设. 相似文献
95.
作为近世文学萌发期的代表性文学样式,元杂剧作品中当然不乏对个人权利和要求的渲染,女性形象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侧面。但元杂剧中女性形象强烈的依附性人格无法使其承担太多重负,元杂剧作家们在她们身上和相关作品中努力试图的,只是在正统儒学式微的背景下,另辟蹊径,以达到教化的目的。元代婚恋杂剧中的女性形象是中国文学近世性复杂特征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96.
阐述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顾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顾客满意对移动通信企业原有管理模式改革的要求,提出了一套顾客满意的指标和切实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7.
98.
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为了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必然会出现语义非对等的现象。语言作为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由于各民族文化都具有独一性,使这种语义非对等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 相似文献
99.
词文体离新诗最近,其“弱德之美”蕴涵着问题意识和批判力,其独立于集体话语和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自由精神和原始的民间品格吻合了现代艺术所期待的“体”,“长短句”、“自度曲”与新诗的形式和创作理念遥相呼应,其脱胎于音乐和格律诗的形式原则包含着我们民族诗学乐感的精髓。当代旧体词现代性的发育正促进着使新诗区别于西方诗歌的“现代民族诗形”的诞生,诗体多元化是诗歌发展的历史真相。也是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0.
宋治平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1):15-17
中庸之“中”字的涵义是全面的,也是自成系统的,与其相关的“执中”、“中和”、“时中”等概念均由“中”字衍生而来。在“中”与道德的关系上,中国儒家所言“中庸”是“至德”,而古希腊中庸思想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中庸是区别于自然界的人事界之“中”,是最高的善。中庸以适度为原则,但它不容易达到。人的行为必须以理性为指导,才能达到中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