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98篇
  免费   405篇
  国内免费   90篇
管理学   512篇
劳动科学   24篇
民族学   338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176篇
丛书文集   2375篇
理论方法论   480篇
综合类   5161篇
社会学   522篇
统计学   69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337篇
  2014年   417篇
  2013年   572篇
  2012年   586篇
  2011年   703篇
  2010年   729篇
  2009年   775篇
  2008年   721篇
  2007年   756篇
  2006年   713篇
  2005年   634篇
  2004年   346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296篇
  2001年   279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中国和印度开展国际石油市场合作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印度在经济发展中都遇到了能源紧缺特剐是石油紧缺的问题,在寻求海外石油供应时,两国必然要在国际石油市场接触,但中国和印度面对的主要竞争对手不是对方而是发达国家。因此,对于这两个国家来说在参与国际竞争时,合作是必要的。而合作本身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通过对两国在国际石油市场合作的博弈分析可以看出,无论两国合作能否赢得竞争,两国收益最大化的选择还是合作。  相似文献   
992.
杨国荣 《文史哲》2006,(5):125-135
《庄子》区分了体道之知与极物之知:后者限于经验领域,前者则指向形上的智慧;通过二者之分,《庄子》彰显了道的智慧对人之“在”的意义。体道之知与人的存在之间的关系,具体地展开为“真知”与“真人”之辩;真知在融入于意识与精神世界的过程中化为人的具体存在,人的存在境域又在不同的层面上构成了面向对象、敞开世界的本体论前提。以如何得道为指向,《庄子》一方面提出了坐忘与心斋之说,由此强调了解构、消除、净化既成精神世界对于把握道的意义;另一方面又突出了“以神遇”的直觉方式。对《庄子》而言,以道为内容的“真知”不同于经验层面的知识:经验之知所指向的是外部对象,“真知”则旨在提升人自身的存在形态(广义的成人),后者蕴含着认识与涵养、认识方式与存在方式的交融。  相似文献   
993.
中国的司法改革表面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实际上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司法改革路径选择。从制度变迁理论以及我国的司法改革实践来看,我国的司法改革必须走整体推进以及必要的局部试点之路。  相似文献   
994.
对于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开放实验室,增加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建立一个可以发挥的空间.  相似文献   
995.
行政计划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延  杨建生 《社科纵横》2006,21(2):35-37
西方国家如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分别在其行政程序法中就行政计划作了明确规定,主要规范了行政计划的内容,行政计划的制定、确定、裁定、变更、监督程序,行政计划的救济途经。借鉴西方国家经验,对完善我国立法和建立、健全行政计划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杨义 《甘肃社会科学》2005,10(5):244-249
会通或融会贯通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学术界所趋同的一种基本的学术范式和学术方法,一个重要的原因是20世纪以来知识形成和学问品格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会通的核心在通.专精是治学的根底,博通是治学的精神.专中寓博,博中寓精,专博相兼.寓与兼就是中国学术的会通思想.在文化挑战中出现"现代的烦恼",其源盖出于形势的要求和自身的无奈、思潮的激荡和专业的沉潛之间矛盾.对此,文化运动派采取以博驭专的策略;学院派走上通专成博的道路.  相似文献   
997.
压力与创新:农业税免除后中国乡村治理结构改革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取消农业税后中国农村治理结构的改革与完善是必须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的研究表明,取消农业税等于拆除了收费平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乡村债务化解和乡镇财政运行等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便尖锐地摆在人们面前,从而使得乡村治理方面的矛盾日益凸现出来,倒逼着乡村治理结构改革;而实践把乡镇改革推到改革的最前沿,乡镇成为农村治理结构的关键环节;乡镇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打破现有框架结构基础上的重建农村治理结构,即实现乡镇自治;要完全一步走到乡镇完全自治模式,是有一定难度的,必须有一个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实现乡镇政府职能转换。  相似文献   
998.
我国“入世”后,商业银行面临着来自外资银行和国际银行业的激烈冲击和挑战,也意味着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将极大程度地向国际惯例靠拢,国家也要按照国际惯例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为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特别是完善银行业监管体系,有必要考虑建立银行业监管两大措施之一的事后补救性措施,即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9.
日本邮政民营化改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日本学刊》2007,(3):70-80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通讯技术的进步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国家垄断经营形式下邮政事业所存在的弊端逐渐显现,邮政改革成为波及世界范围的改革潮流。当前,我国正处于邮政改革的关键时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在邮政事业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与我国现阶段有很多类似之处,研究日本邮政事业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邮政民营化改革中的制度设计、基本方针、具体步骤和措施等,对干完善我国的邮政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本研究从构造学习理论的特征出发,针对现有网络教学环境、课程内容及评价体系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对学科课程网络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