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5篇
  免费   942篇
  国内免费   51篇
管理学   930篇
劳动科学   18篇
民族学   17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78篇
丛书文集   1173篇
理论方法论   754篇
综合类   1973篇
社会学   2082篇
统计学   70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345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322篇
  2016年   323篇
  2015年   372篇
  2014年   387篇
  2013年   624篇
  2012年   444篇
  2011年   469篇
  2010年   509篇
  2009年   439篇
  2008年   437篇
  2007年   419篇
  2006年   455篇
  2005年   392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沈从文家世的衰落和在社会(主要是在北京)遭到的拒绝使他产生了自卑心理,在摆脱自卑的重负和与城市搏斗的过程中,他形成了“乡下人”的审美立场,构建了城乡异趣的文学世界,从而使自己获得了自尊,达到了生命中的“高峰体验”,进而达到超越自卑的境界,成了“自我实现的人”。在心理的迁移过程中,沈从文的创作呈现了三部曲:感伤/回忆—嘲讽/抒情—白描/写实。在此基础上,《边城》意蕴、《长河》残卷也有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52.
马克思与后现代主义都对传统主体概念进行了颠覆。在马克思那里 ,主体不再指自我意识或自我 ,而是渗透了历史性原则 ,是创造和规定人及产物的历史过程 ;其客观上表现为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形态 ,主观上表现为人的社会历史存在。而后现代主义则反对主客二分 ,反对人类中心主义 ,反对寻求同一性 ,反对普遍主义 ,把以认识主体为核心的反映论作为批判的目标。这是两种不同的颠覆方式 ,但都宣判了传统主体概念的死亡。  相似文献   
53.
提高馆员素质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图书馆馆员的结构现状和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的差距,提出在提高馆员综合素质的同时更应从馆员的自身知识结构(包括计算机、通讯、网络和音像知识)出发,提高馆员自身的外语水平,在广泛阅读、了解相关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基础上,提高文献检索能力;同时讨论了培养馆员的职业道德,树立“服务第一、用户至上”的理念,才能真正为学校的科研、教学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等问题。  相似文献   
54.
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之间 ,有着长期交往的历史。在两千年的友好往来中 ,两国人民相互学习 ,彼此促进 ,广泛的进行经济、文化、思想方面的交流对两国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在近代 ,两国关系虽然曾经经历过一段坎坷、曲折的道路 ,但是 ,由于两国人民以及有志于中日友好事业的人们的努力。终于在 1 972年 9月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 ,两国重新走上了和平友好的道路。吃水不忘掘井人。今天 ,当中日邦交正常化 5 0周年的时候 ,使我们想起那些曾经为中日关系正常化奔走呼号付出艰辛努力的人们。今天 ,好多为中日关系正常化献出毕生心血的人已故…  相似文献   
55.
The extent to which 4‐month attentional regulation during an infant‐mother still‐face situation and 12‐month attachment security during the Strange Situation predicted rates of compliance and noncompliance during a cleanup task at 36 months was examined longitudinally in 70 infant‐mother dyads. Hierarchical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infants who showed more attentional regulation during the still‐face situation with mothers later showed a higher rate of committed compliance and a lower rate of situational compliance during cleanup with mothers. Furthermore, lower levels of attentional regulation were later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ates of assertive behavior, but only for infants in an insecure attachment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56.
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 ,研究武术套路训练对幼儿类比推理能力的影响 .其实验结果经统计分析证实 ,武术套路训练对于提高幼儿类比推理能力有显著性的影响 ,对今后提高幼儿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敏捷能力起着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7.
对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效率与监管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是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共同课题。但从目前我国金融监管当局监管的实际情况来看 ,金融监管还处于一种低效率的状态 ,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缺陷。面对加入WTO、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的形势 ,要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效率 ,增强管理风险的能力 ,就必须从完善金融监管的基础和监管创新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8.
我国股票市场上的交易方式有两种,即集合竞价和连续竞价,交易方式的差异会对股价的波动性产生影响,而市场的波动性对股票市场而言是双刃剑,因此从交易方式角度探求股市的适度波动成为理论工作的一个重心.本文以上海股票市场为研究对象,针对2001年的全部交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集合竞价形成的开盘价格收益率的方差大于连续竞价形成的收盘价格收益率的方差,其原因在于集合竞价与连续竞价相比,其交易过程的透明度差和交易指令具有不可更改性,据此,从交易制度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9.
This article addresses cultural adaptation of Western‐Palestinian intermarried couples. Using in‐depth interviews, information was gathered from 16 participants, 7 Western women and 9 Palestinian men, living in Palestinian cities in the West Bank. Adaptation strategies are typified by the extent to which each spouse embraces the partner's culture. The data suggest that intermarriage engenders a multidirectional adaptation process. Patriarchy and East‐West power relations affect mainly the women, having to face marginaliz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ir gender and their foreignness. The men undergo a double process of cultural adaptation: to the Western culture and to their native culture after their return. Both the husbands’ extended family and the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were found to affect both partners’ adaptation.  相似文献   
60.
In this article, we contend that the field of psychology has largely failed to foreground the role of gender in its study of immigration. Here, we review studies that address gender and migration focus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e provide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s on family relations, well‐being, identity formation, and educational outcomes,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gender in these domains. We conclude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which include the need to consider whether, and if so, how, when, and why it makes a difference to be an immigrant, to be from a particular country, or to be female rather than male. We argue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to consider resilience as well as pathology; and to work in interdisciplinary ways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dered migratory experience of immigrant origin you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