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3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2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古代儒家哲学善于消弭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尖锐冲突,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的思想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导致中国人悲剧意识历来淡薄,无以窥探生存的危岩雪岭.  相似文献   
72.
社会关系·文化·群体——个体与社会互动中介的社会价值论透视庞景君现代社会日益凸现着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这一永恒话题的重要意义。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几乎人们争论和关注的每一个社会历史问题都可归结于或触及到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然而,纵观人类思想史,人们理论思维...  相似文献   
73.
74.
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基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75.
低代价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发展实践、发展机制.它要求人们从代价的角度认识发展,从调控代价的角度实现发展.实施低代价发展,要实现"三种确立":在指导思想上确立一种低代价发展观,在发展评价上确立一种低代价的评价尺度,在发展模式上确立一种低代价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6.
费希特与主体间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体间性问题越来越成为当代哲学探讨的焦点之一,它与对现代性、启蒙理性或主体性的反思与检讨密切相关。实际上,主体间性问题并不唯现代哲学所独有,古典哲学家已经对此做出了富有启发性的探索,费希特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并不是截然不同或相互对立的两个问题,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费希特破除了笛卡尔以来对主体的片面理解,赋予了主体性以完整的内涵,指出:人作为主体只有在相互限制、相互要求和相互给予的关系中才能真正意识并实现自由,从而过上合乎理性的生活。费希特哲学中这些活的东西不但可以与现当代许多重要思想家的理论相互沟通和映证,同时也为我们反思现代性的某些关键性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77.
一、人的依赖·物的依赖·能力依赖:历史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史马克思从三个视角来界定历史之本质:一是从生产关系角度,认为历史是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矛盾运动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二是从劳动本身来界定,认为历史是劳动发展史;三是从历史主体来界定,认为历史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史。后一视角常被人们所忽视。实际上,历史越是往后发展,人的本质力量越在社会发展中显示其主导作用。马克思指出,历史是自然界生成为人的历史,是人通过人的劳动的自我创造、自我产生过程。历史可从两方面来考察,即自然史和人类史。关于这两种历史…  相似文献   
78.
从伦理学意义上说,风险伦理与罗尔斯"惠及最少受惠者最大利益"具有较为紧密的内在关联性。罗尔斯"惠及最少受惠者最大利益"理论主要蕴含在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特别是差别原则之中,而"正当对善或好具有优先性"贯穿于罗尔斯正义论的始末。在罗尔斯的"惠及最少受惠者最大利益"理论的启示下,我们亟需建立各种利益——风险责任对应追究机制,完善社会管理制度、强化社会管理,"惠及当代中国最少受惠者最大利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79.
金岳霖写过专门的逻辑学著作《逻辑》一书。由对逻辑学研究,金岳霖又进一步研究了逻辑哲学的问题,包括逻辑的本体论基础、逻辑的必然性的内涵、不同逻辑系统的关系问题等,这些构成了金岳霖逻辑哲学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研究逻辑学的认为是哲学,研究哲学的又认为是逻...  相似文献   
80.
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三次调整的新制度主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先后经历了三次调整.文章运用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在分析了专业目录调整的制度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办学自主权逐步下放的制度环境要求高等学校调整专业目录,高校组织二元结构形式使高校具有寻求合法性机制保护的特征,最后,指出我国高校专业目录设置大致经历了遵从强迫机制、模仿机制和规范机制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