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3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2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我的人学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的人学观韩庆祥我国哲学界对人的研究在走过人道主义研究、人的现代化研究、人的主体性研究之后,目前把以下三个问题突出出来:哲学与人学的关系;如何确定人学的对象;人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什么。在这里我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并提出“我的人学观”。一,哲学与...  相似文献   
92.
论管理与伦理结合的内在基础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科学揭示管理和伦理之间的关系及管理伦理的本质 ,对于完善人类的科学管理之道 ,充分发挥“管理也是生产力”的功能 ,具有重要意义。现行的管理伦理研究存在的一个根本缺陷是没有从理论上解决管理与伦理结合的“何以可能”问题。本文认为 ,管理伦理的发生是由管理活动和管理系统的内在要求决定的———管理本身内在地具有道德性 ;管理的道德性表现为管理的内在道德和外在道德 ,管理伦理就是这样两个方面双向互动的有机统一 ;管理的外在道德是指管理活动的合伦理性或合理性 ;管理的内在道德是指管理本身的结构和内涵所应有的道德要求 ,是管理最根本的活动准则。管理的道德性规定为解决管理与伦理结合的“何以可能”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也为实现伦理在管理活动中的支撑作用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3.
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是随着人类理性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发现”是西方人类自我认识的一次重大飞跃。文艺复兴之后 ,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技术理性成为人们心目中新的上帝。片面地夸大技术理性的价值是导致现代人文精神总体性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技术理性的限度使人们逐渐转变传统理性观念 ,开始反思人类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现代西方总体性人学的自觉。回顾和总结西方近现代关于人的问题的经验教训 ,这对我国人学研究的深化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
本文从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的地位、目的和历史经验进行了新的总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新的表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范畴,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理论,更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五个方面,阐述了党的十七大的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文章从理论体系的主导原则、目标纲领、党的宗旨和思想路线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建构和科学发展过程。其中,主导原则是理论体系的灵魂,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目标纲领是基本原则的具体化,是行动的直接指导;"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是贯穿于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我们所有思想和行动的指南;"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指理论体系保持正确性和得到有力贯彻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96.
孔子以道德情感作为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孟子以人性本善作为其政治伦理思想的基础,荀子则以人性本恶作为其政治伦理思想之基础,他们的不同主张为先秦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基础方面的讨论定下了基调。《中庸》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同时,提出"知行相顾"作为先秦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基础,这无疑是对先秦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基础问题的突破。  相似文献   
97.
意志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志简论许全兴(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091)一、意志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作用一个新的发现、发明和创造,无不需要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无不经历过多次的失败和挫折,无不要同旧的观念和传统习惯势力进行...  相似文献   
98.
“中国之治”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时间、空间、文明三重维度进行剖析,可以建立理解“中国之治”的跨度、广度和高度,秉持相应的眼光、胸襟和格局,并进一步构建当今“中国之治”的宏大叙事。“中国之治”以“道”为形而上依据,以仁政治理为理想境界,以“庶之”“富之”“教之”为治理的基本路径,以选贤任能为关键制度,蕴含着丰富的治道思想。“中国之治”是治道与政术的统一、传承与发展的统一、历史与未来的统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国内与国际的结合;是求大义超越逐小利的境界,是王天下超越霸天下的追求,其普遍性得以超越特殊性。“中国之治”不仅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而且对当代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