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9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76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261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高校学生党员考核是高校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考核的主要目的是督促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行为观察量表是一种量化考核工具,应用于高校学生党员考核中,一方面可将党员标准量化到具体可观察的行为中去,另一方面可将考核量表作为学生党员的行动指南,指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民法典序编是一项立法技术,其目的是在进行民事实体权利义务分配之前,确立适用法典所必须的一些通用的技术性规定。我国正在制订民法典,应否设立序编以及序编的形式与内容应当如何,都是有立法实践意义的问题。本文从各国民法典序编比较的角度,探讨了各国民法典序编的结构形式、共通内容与特色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大法工委公布的中国民法典草案,对我国民法典序编的应然形式与内容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人性的需求出发,着重分析了个体因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及其更高层次的个体人格的自我完善的要求,与其所处时代背景之间的矛盾,并认为这是导致过劳死发生的本质所在。以该本质为基础,文章具体分析了导致过劳死发生的四种具体原因,由此文章划分了应予法律规制的情形及不应纳入法律调整范畴的情形,并对该划分以正当性说明。  相似文献   
4.
先买权可以分为法定先买权与意定先买权、物权性先买权与债法上的先买权。债法上的先买权是一种形成权,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物权性先买权则是一种物权取得权,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我国民事立法中规定的先买权应解释为债法上的先买权,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相似文献   
5.
对虚假民事诉讼相关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无论对象是浩瀚无垠的宇宙自然,还是波谲云诡的社会人文,学者们在探索未知世界过程中耗尽才智与心血创造出来的学术见解,理应受到最周密严格的著作权保护。然而,由于我国法院对"思想与表达"二分法原则的理解存在误区,学术见解被错误粘上了不受保护的标签,以至于各种抄袭行为皆因披上了合法外衣而变得肆无忌惮,直接成了学术不端横行的诱因。但通过对该原则的渊源目的、适用运作以及利益价值进行深入探究,法院逻辑推演的脆弱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7.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商标审查程序中存在的弊端主要是环节过于繁杂,导致商标注册周期过长,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商标申请人利益的实现.为此,建议取消相对理由的主动审查,并对异议人资格和异议理由作出一定限制,将异议程序置于商标注册之后,以缩短商标注册周期,平衡各方利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商标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三资"企业法与《公司法》等商事主体法的重合与冲突给外商投资企业纠纷的法律适用造成了困难,在《外国投资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不再涉及企业组织与运行的规定,与《公司法》明确分工的情况下,外资企业的法律适用需要以问题的政策性与自治性为区分标准,政策性问题以外资法为主导,自治性问题以《公司法》为主导。而诸如涉外隐名投资与涉外股权转让等复杂性法律问题融政策性与自治性为一体,并且不会随着立法改变而改变,需要在区分的基础上兼容适用两类法律。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预防纠纷、解决纠纷的手段,公证发挥着重要作用。公信力是这一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本文从公证公信力的内涵入手,首先分析了公证公信力的价值意义,明确了提升公证公信力的重要性,继而指出在制度上和现实中存在的、影响公证公信力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公信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南都学坛》2019,(1):59-69
规范网络新闻转载行为,有利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尊重著作权人权利,提高原创作者的积极性,创作更多有深度、独具构思的新闻报道,同时保证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和高标准质量。目前,网络环境下新闻版权保护面临巨大的挑战,尤其是网络新闻转载秩序较为混乱,主要表现为未经许可擅自转载的情况非常普遍,以及转载内容歪曲篡改标题和作品原意、破坏作品原貌的情况较为严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与新闻媒体原产方自身维权保护能力薄弱,在实际诉讼中遇到的认定难、举证难等问题有关,也与在网络转载中行为主体对网络新闻版权认识存在一定误区有关,还与相关立法不够完善、司法实践中对侵权的赔偿额过低等因素有关。网络新闻转载法律规制的完善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规范的规定;二是建立与健全一般网络新闻转载的授权许可与付酬机制;三是司法实践中要加强对网络新闻转载案件侵权赔偿的力度;四是报刊单位和网络媒体要建立和完善自身内部著作权管理制度;五是版权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加强对网络新闻转载等作品利用、传播行为的监管。只有这样,才能在网络新闻转载中实现著作权保护与新闻自由传播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