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5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21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73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61.
尽管通过对传统本体论的批判,马克思完成了对思辨形而上学的颠覆,实现了传统思维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并最终走出了传统哲学的思辨王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整个形而上学历史的终结。相反,马克思又一次成就了形而上学,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本体论批判彰显了对"现实的人"的关注、对人的生存境域的关心和对人的生存本性的合理理解。正因如此,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益于人类有形的自然家园的拯救,而且有助于人类无形的精神家园的塑造。  相似文献   
162.
孙杨 《北方论丛》2016,(5):59-65
指称问题研究之应有的广度和深度在既有的分析范式——主要是就“语言”来看问题——中并未穷尽,“指称何以可能”的问题还有待于进入哲学探究的视野.澄清指称问题的发生机制,即指称问题缘于由语词与所指构成的指称之抽象二元对立结构,不仅有助于我们在理论层面上重新审视指称问题,也能在相当程度上使人们得以避免在生存实践领域囿于指称的抽象二元对立结构而可能导致的一系列后果.  相似文献   
163.
康德区分现象和物自身,认为人只能对可以感性直观的对象形成知识,心灵、世界整体和上帝等总体性概念没有可以直观的对象,只是纯粹理性的理念,可以用来调节经验知识,表达实践理想,而不能用来建构经验知识。马克思在克服康德二元论局限的过程中,跨越了经验知识和超越性理念之间的界限,或者根据一些经验现象去断言历史总体,或者根据关于历史总体的理想去定位经验事实,以期对历史总体加以经验的建构。马克思主义在全球的实践已经表明,经验地建构历史的总体,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不可能的,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在于充当社会的调节性理想而不是建构性理想。  相似文献   
164.
马克思对于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包括对于形而上学的存在观和形而上学方法的批判;马克思的批判是以对实践的对象性结构和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揭示为前提的;马克思的批判是社会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哲学批判的三者统一。  相似文献   
165.
以陆荣廷、桂系为代表的武力派,在1918年军政府改组问题上,与国会政派的政治较量,既彼此冲突,又时有合作,体现了中国由专制向民主过渡的转型时期,武力派与国会政派各有优势,宗旨利害交互作用,彼此牵制,以及武力政治与政党政治交织渗透的政治特点.  相似文献   
166.
现代国家福利制度通过提供扶贫济困为主的基本保障,以维持人的尊严并承担伦理责任。在英国福利国家治理过程中,英国福利责任伦理历经数次发展演变与不同范式推进,缓和了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危机和社会矛盾。责任伦理为变革时代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伦理视窗,我们必须牢牢抓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治理的责任逻辑,在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补齐民生短板,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7.
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中通过"总问题"作为逻辑起点将马克思分为青年时期马克思和成熟时期马克思,引起了广泛反响。虽然阿尔都塞的分期理论对明晰不同阶段马克思思想特点是具有理论意义的,但是再从提上陷入了无法自洽的逻辑迷阵。笔者认为,对马克思分期的理论,遮蔽了马克思首先作为一个自然人,有其自身精神成长连贯性这一基本事实,对于理解马克思自身的理论成长并不适宜。通过对阿尔都塞理论的反思,借助《荷马史诗》的比附手法。澄清对马克思思想发展的理解遮蔽。  相似文献   
168.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无政府主义虽然都高度肯定“劳动”精神,但无政府主义理解的“劳动”是没有强权和强制、高度自觉自决、无拘无束的;传统农业劳动更符合中国无政府主义的理想;另外,无政府主义理解的“劳动”不仅具有生产性,而且具有道德意义以及审美意义.对现代大工业生产的拒斥,对脱离社会的个人自由的极端理解,特别是,意味着社会生产关系基于效率、公平的提高而向自动化、专门化、标准化、程序化、精确化方向不断进步的“物象化”、“物化”,一直被视为是损害自由、敌视人的东西,这些都是至今仍以各种形式残留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无政府主义思想.鉴于某些当代西方左派、后现代派所持无政府主义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影响,清理无政府主义的渗透,依然是我们没有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9.
作为著名的教育哲学家,杜威深刻地反思了自柏拉图以来的传统的教育哲学家提出的诸多问题,并从实用主义的立场出发,把教育定义为经验的传递。杜威确信,当代教育应该自觉地弥合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之间的裂痕,并把民主理解为自己发展的真正的动力。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不仅体现为教育领域的革命,同时也体现为哲学领域的革命。他从其独特的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立场出发,把令人耳目一新的观念引入了教育哲学领域,从而为当代教育哲学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0.
晚外发现代化国家从文化角度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质疑,突出表现为虚无主义,即不但把后发国家的文化传统虚无化,更会造就一种不可避免的虚无主义结局。德国、俄国先后经历过这样的质疑。为此,德国曾强调自己的特殊性,以特殊挑战现代化的普遍性,并拒斥中产阶级文化,甚至以文化和艺术为旗号忽视政治,造成了沉痛教训。俄国通过文学的夸张和激进的政治运动表达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不满与否定,也有沉痛教训。中国现代化发展到今天,必须高度重视文化问题,以防止社会的过度世俗化,提升软实力,但必须吸取德国的教训,力戒文化决定论,防止以传统、特殊性对抗现代化的普遍性,以便全面消化吸收现代化普遍成果之后才能致力于传统与现代的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