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0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激进经验主义是德勒兹对休谟经验主义的后现代诠释,也是一种后经验主义。在德勒兹看来,休谟不仅构想出了关系理论,而且更为重要地构想出了"关系实践",给经验主义提供了一种新的和真正激进的力量。对德勒兹来说,非经验主义者的每一种理论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遵循关系来源于事物的本质,而"真正基本的命题"和一切形式的激进经验主义的共同主题则是关系"外在于它们的项"。激进经验主义的关系概念不仅反对本质主义的——内在主义的理论的总体化取向,而且充分肯定了关系在生存的不同模式的创造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为我们提供了一幅以这种或者那种散乱搭接的方式相互联系着的经验世界的多元易变的图景。  相似文献   
4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精神文明的发展却相对不足,出现了道德滑坡、精神颓废和文化缺失等现象。从价值观角度来看,当下国人存在着一切向钱看、办事找关系、急功近利、热衷潜规则和奢侈浪费等五种不良价值观。对这些不良价值观的表现、根源、危害及纠正之策进行剖析,将有助于推进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3.
儒学思想的本质是教化之道.此一教化之道包含教化者、教化理念、受教化者三大主体;礼乐、祭祀、刑教三方面主要内容;以身传道、反求诸己、上下互动三大特色;身体力行、重建礼制、回归民间三条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4.
罗久 《天府新论》2013,(6):28-33
近二、三十多年以来,黑格尔哲学的研究出现了一种全新的诠释进路。与海姆、波普尔等人把黑格尔法哲学视为复辟哲学、普鲁士的官方哲学和法西斯主义的源头不同,新的诠释进路试图将黑格尔纳入到以霍布斯、洛克、卢梭和孟德斯鸠等人为代表的近代政治哲学传统中,努力将黑格尔塑造成现代自由民主国家的理论先驱。然而,不论是新的诠释进路还是传统的解读其实存在着共同的局限性,它们对黑格尔的理解更多地源自于政治的或历史的兴趣,而忽视了黑格尔那些引人注目的社会政治学说本身所具有的哲学或形而上学旨趣。要想真正理解黑格尔的法哲学,就必须首先对过去诠释黑格尔法哲学的诸进路进行一个系统而全面的批判性考察。  相似文献   
45.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公务员道德建设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而发达国家在行政伦理建设方面的经验对我国公务员道德建设有着深刻的启示。公务员道德建设是由立法、教育、监督组成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在坚持指导思想不动摇的前提下,加强道德法律、法规建设,加快公务员道德的教育与培养工作,并完善由党、行政、法律、舆论、群众监督组成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46.
西方哲学自诞生以来,无论是在古代、近现代时期,还是在后现代时期,一直在为自己进行“合法性”论证。后现代哲学对此前哲学的突破,就在于它质疑了后者的以“同一说”、“树喻说”和“独断思想形象”为要素的“三位一体”的“合法性”基础,并在“哲学就是概念的创造”的旗号下,以“差异说”、“块茎说”和“游牧思想”为基础的“三位一体”重塑了后现代哲学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47.
"内在超越"是儒家精神的基本特色。孔子"践仁以知天"即是儒学"内在超越"之精神体现。在孔子,仁即性命、即天道,"仁"与"天道"不二。本文从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的角度对孔子的"仁与天道"观念进行阐释,儒学的"天"是生存论性质,而不是范畴论性质的,如果抛弃主客体二元对立的近代哲学思维模式,进入现代哲学视野,"内在超越"就不难理解。  相似文献   
48.
詹世友 《中州学刊》2004,(2):134-137
经过儒家的大力阐扬及其长期的历史积淀,"义"成为了道德精神的代名词.但在日常的道德理解和社会道德舆论中"义"的意义有许多偏向,而造成这些偏向的症结在于:人们没有从道德哲学的高度上理解到"义"德实际上是"公共道义"与"合宜性"的相融与相辅.对"义"进行深入探索,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行为正当性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9.
中国哲学中的人类意识可分为三类:宇宙意识,人自身的意识,政治意识。本文从人类关于现实世界、关于人类自身以及关于人类社会和政府的意识的样式出发,分别论述和分析了中国哲学中的人类意识的结构与发展。人类意识三个层面的理论,将为理解中国哲学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包括理解中国的宇宙哲学、中国的精神和自我意识、中国文化、中国政治等。文章涉及并分析了《易传》中的本体论和创造力哲学、儒学中的个人和人类社会、《孟子》和《礼记》中关于人类自身的本体论思考;墨学中的天志和兼爱、道学中的存在与变易的辩证关系、法家学说中权力与秩序的政治意识、儒家学说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民主等。  相似文献   
50.
文天祥是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人格精神可一言以蔽之"知其不可而为之"。他之所以拥有这种人格精神,实与他沟通了必然之"命"与当然之"理"的观念有密切的联系。文天祥的一生,是"君子自强不息"的典范,也是知"道"循"道"卫"道"的楷模。从他一生的事迹可以看到作为思想家的文天祥与一般的学者不同的是:他不仅以理论的探讨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以其鲜血和生命实践了他所服膺的儒学之基本价值,从而耸立起一座儒家人格精神的历史丰碑,让世人在敬仰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升华和人格上的锤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