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4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0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从“新批评”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关系看,“新批评”的理论特点主要表现在文本观、语义观、修辞观和细读法上.在“理论旅行”的过程中,“新批评”并未化中国,而是快速地被中国化.其原因在于“新批评”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同质性,也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及现实文化语境对外来文论的包容力与改造力.  相似文献   
152.
"以意逆志"的解释方式,强调以"己意"来意度、推想和体味作品的意旨,是对解释的主体意识的高扬--它强调了接受者和阐释者在理解和解释活动中主体意识的介入和参与,肯定了接受者和阐释者参与作品意义重构的权力;它把解释活动看成是释义者之"意"与释义对象之"志"通过"逆"的方式相互交融而形成新的意义的过程,这是中国古代朴素、经典的解释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3.
由于忽视汉字构形原理人们常常在训诂上犯以今律古的错误.从汉字构形等角度来观察,反训的说法是不妥的.字典辞书的编纂和汉字输入法要充分利用汉字构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4.
由于忽视汉字构形原理人们常常在训诂上犯以今律古的错误。从汉字构形等角度来观察,反训的说法是不妥的。字典辞书的编纂和汉字输入法要充分利用汉字构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5.
袁启君 《南方论刊》2007,13(11):89-90
在沈从文一生所创作的600多万字的作品中,对女性命运的探讨是贯穿其始终的主题之一。本文试从作者与作品两个角度阐发沈从文小说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56.
论《释大》同源词研究的启示及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精盛 《广西社会科学》2005,(10):127-129,164
王念孙的《释大》是研究具有大义的同源词的专门论文,为后人专门系统地研究同源现象开了先例。在叙述其启示的同时又重点指出其不足,即主要从声母考虑,忽视了韵部的联系,尤其是笼统地谈大义,以致把不同源的词分在一组。  相似文献   
157.
吴晓  邹晓玲 《学术探索》2007,(5):142-144
作为大众审美对象的民间艺术展演文本,为有效建构起其在消费主义语境中的新的审美文化姿态,不断维护文本魅力以满足大众审美想像,这种展演文本必须充分运用和施展拼贴、挪用、复制和炒作等文化修辞策略,从而使得展演文本呈现出符号的陌生化、结构的混杂性和风格的原生态等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58.
刘晗 《天府新论》2007,1(2):132-135
文本分层理论认为文本是一个多层面的结构存在,不同的批评方法进入文本的不同层面获得不同的意义,从而对文本形成不同的评价。文学经典建构是批评话语将契合自己最高标准的文本推入艺术界,使其获得中心地位和合法性的过程。在今天的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语境中,文学经典越界现象频繁,文学经典认同问题变得尤为突出。但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从文本分层理论中获得相应的解释与说明。  相似文献   
159.
沈从文通过对无意义死亡的直接感知,来完成对死亡成因的探究、对生者影响的思考.在死亡与美与爱的关系的整和中,本文认为他的自然之美、人性之爱是对死亡的消解与超越.并形成了美与悲相融合的独特境界.  相似文献   
160.
作为活动的生态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活动的生态批评有它自身发生、发展与成熟的阶段特征,现阶段的生态批评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在社会结构体系中有一个“交合”连带关系,与诸多学科协同发展、交互影响;我国生态主义与生态批评的发展喜忧参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