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32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136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5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马克思"不平衡"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不平衡"思想是运用辩证、发展及深层次转型的眼光和方法对艺术发展问题所作出的总体性把握,它揭示和阐明了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发展的总体相平衡与局部不平衡辩证统一的基本规律.而其中的"相敌对"的命题则对转型后的"艺术生产"阶段所特有的二律背反现象作出了深刻和精彩的揭示.  相似文献   
112.
“美的本质”是美学的基本问题,美学中其他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最终都取决于是否准确地把握了“美的本质”。以往的美学家们对此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还未找到完善的答案。 我们应该而且能够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逐渐寻找到正确的答案。我认为达到这一目的的正确途径是:首先,对前人“美”的定义加以扬弃,即把其中正确的部分继承下来,变为我们的精神财  相似文献   
113.
迄今为止,学界尚没有一篇概述全世界各文化圈早期文学观念萌芽的论文,造成了文学批评史的一个缺憾。本文拟初步勾勒其线索,以期有益于批评史的深入研究和对世界各国文论思想的比较、辨析。  相似文献   
114.
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三国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风云变幻急骤,兵家挥戈四起。统一反统一的征战频繁,逐步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在这场波澜牡阔的斗争中,涌现出了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一批法家代表人物。作为刘备的丞相,帮助刘备打天下而登上历史舞台的诸葛亮,既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又是一个军事家。今天,我们运用马列主义观点研究诸葛亮的法家军事路线,对于批判卖国贼林彪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反对侵略战争,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5.
中国文学中心的南北移位,是由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文学中心与经济中心始终保持一致,与政治中心有合有分,与文化中心有同一性。文学中心的移位也要受战争的直接影响,而特定的地理环境又为文学中心移位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6.
<世说新语>存在三个判断词是、为、乃;两个副词非、不."非"为判断性否定副词,一方面与"是"为"乃"形成对立互补,构成判断义位;另一方面与"不"形成对立互补,构成否定义位."是"和"不"分别替代"非"的判断义和否定义,是"是"不"组合的条件,也是"是"判断词成熟的条件.<世说新语>中的"是"尚处在刚开始具有"非"的判断功能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7.
谈谈成都话表过去时段的副词"再"的共时特点和历史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话"再"有不同于普通话的特点,可表示某种情况或状态从过去到说话时为止一直是这样.这种用法其来有自.  相似文献   
118.
张爱玲和劳伦斯创作中的现代主义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世界文坛掀起了一股现代主义思潮,张爱玲和劳伦斯分别作为东西方的代表作家,在创作中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些相似的题材、手法,运用了一些相同的理论作为创作的指导,体现了现代主义精神;对二者的比较,将有利于我们对张爱玲的作品作深层理解。  相似文献   
119.
《尔雅》郭璞注的两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列为十三经之一的《尔雅》,为之作注者难计其数。晋郭璞的《尔雅注》是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的《尔雅》古注。郭注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充分运用当代活的语言材料 ,保留了大量的晋代口语词 ,这些口语词包括晋代的通语、俗语、方言 ;二、在训诂方法和训诂理论上能突破文字束缚 ,从语言材料的事实出发 ,归纳出反训和语转的初步条例  相似文献   
120.
《邶风·柏舟》是一首百字短诗 ,却在思想感情与艺术手法上都与《离骚》有着惊人的相似。它应是《诗经》中对屈原影响最大的一篇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