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9篇 |
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篇 |
民族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136篇 |
理论方法论 | 7篇 |
综合类 | 25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5年 | 3篇 |
1974年 | 4篇 |
1960年 | 3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文明互鉴”和“文明探源”发表重要讲话。在2022年7月16日出版的第14期《求是》杂志上,习近平总书记以《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题,再次就“中国文明历史研究”需要重点抓好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工作中,他强调:“我们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本刊以四川大学2035先导计划“文明互鉴与全球治理”首席专家曹顺庆建议开设的“文明书写与文明互鉴”栏目为基础,以“重写文明史”为年度话题,探讨为“文明定义”提出中国方案的可能性。文明定义以及所包含的文明观,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是文明史书写,世界上许多重要的思想家都参与过“世界文明史”“人类文明史”的建构和书写,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认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为文明定义和文明观留下了偏见。“重写文明史”的目的不在于短期内建构起代表中国立场的“世界文明... 相似文献
402.
论南宋文学的东西部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祝尚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74-83
南宋文学在爱国主义的表达方式、文风承传、诗派文体等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东西部地区间的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有奸臣当权、文学传统不尽相同、统治集团排斥蜀士等。这些差异,形成了东西部文学的互补态势,增加了南宋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403.
杨玉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语录体是中国古代典籍中一种特有的体制。它一般语句简短,多用问答形式,随事记录,不避俚俗,往往寥寥数语就能刻划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并交待清楚事理的是非曲直。语录体常常采取点悟式的话语表述方式,点到即止,不作长篇大论的引申发挥,具有一种精炼简约、片言百意的表... 相似文献
404.
张放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近年国内陆续有学者对脂砚斋其人质疑,指出其冒充曹雪芹知己的“作伪”嫌疑。观点正确与否,客观上反映了红学思想的活跃以及学术界百家争鸣的局面。笔者在早也是“一芹一脂”的拥护者,但近年来,不免也有纳闷,为什么与曹雪芹那么熟悉的脂砚斋竟身份不明,他总是藏头露... 相似文献
405.
406.
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四川大学主办的中国文化界、比较文学界的一次世纪末盛会──中国比较文学第六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如期于1999年8月14日至19日在四川成都召开。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韩国、日本、美、法、德、荷、瑞、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二百多位专家学者。文化界人土,相会在蓉城。雷马克、佛克玛、谢佛莱尔、欧阳桢等国际比较文学界权威应邀与会,为此次大会添色不少。千年之交的“比较文学既受到了新的挑战,也获得了新的动力和新的灵感,它需要我们不仅从一个视角,也不仅以一种文化意识而是… 相似文献
407.
禅宗偈颂与宋诗翻案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裕锴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经历了唐诗数百年的繁荣,中国古典诗歌的各种体裁已经定型,题材也几乎写尽,诗坛上到处都留下唐人的行迹,要完全做到“莫向如来行处行”谈何容易。倘若宋诗人如孟浩然那样“一味妙悟”,当然不会去管是否与“如来”撞车,但偏偏大多数宋诗人(尤以王、苏,黄、陈为典型... 相似文献
408.
马睿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6)
闺怨诗是中国古典诗歌最重要的亚文类之一,思妇怀人、美人迟暮、怜花幽独一类的文学题材和审美情绪,构成了重复率极高的模式化文本。但是,其抒情主人公的女性声音却是由男性诗人的代言才得以浮出文学典籍的。那么,在这种文本策略、文学现象中,是否发生着主流话语对“他者”的排斥、压制和虚拟呢?本文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线去重新审视这一类代言体文本,试图达到文学经验的现代转换,并在转换了的文学经验中去探讨抒情诗文本的文化真相及其形成的策略、过程和效果,去搜寻逸出了这一模式的少数文本所具有的潜在解构性 相似文献
409.
《广雅疏证》的写作时间梁保尔,雷汉卿关键词:王念孙,《广雅疏证》,写作时间《广雅疏证》的写作时间,最直接的记载可见于王念孙写于嘉庆元年(1796)的《广雅疏证叙》。叙曰:“念孙不接昧为之疏证,殚精极虑,十年于兹。”①因此可知《广雅疏证》当作于178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