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4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7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3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87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乾隆朝是清代最为兴盛的朝代,为巩固统治,乾隆帝强化了各方面的专制举措,在宗教方面,乾隆帝对道教的管理主要涉及道教度牒、宫观的修造、龙虎山张真人与道士娄近垣以及神乐观的改革几个方面。为限制道教势力的发展,他重新制定和实施新的道教度牒和道籍制度,颁发多条道教宫观的修造禁令,对神乐观进行 “去道教化”的改革。同时,他还对龙虎山张真人及道士娄近垣的地位和权力进行贬抑,强化清政府对道教的管控。这些举措与乾隆帝本人对道教的态度有一定关系,并最终影响到上层道教在清代中后期的衰落。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之一,峨眉山在管理机制上遭遇了种种遗产尴尬.概括起来,(一)因"继承者"是一个模糊的法人代表,蛾眉山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潜藏了很大的危机;(二)峨眉山文化遗产是一处"活"的遗产,应该有"活"的遗产管理办法;(三)"活"遗产要保持活力,要求一个发展的思路.凡此种种,要求我们面对世界遗产有更深的考虑,并能尽快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3.
医易相通有三重内涵:一是<易经>中包含丰富的原始医疗卫生知识;二是<周易>构建了中医哲学之基本精神:生生之道;三是<周易>赋予中医学的思维特征:道器合一、时空并重、贵用疏体、直观妄想、真合假分、重性轻量、象义互参.深刻理解"医易相通,通在何处",是中医哲学的关键问题之一.否则,不仅于医道难以深入,于易道可能也难以入流.  相似文献   
14.
道教的神仙观念不仅以各种道教经文来表现,同时也通过各种神仙传记来形象传播.与传统道教经典比较,道教神仙传记更加准确地表现了道教中的民众宗教意识和倾向,以及道教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通过对道教神仙传记作品的分析,可以研究不同时期道教神仙观念的同与异,以及道教在不同时期对神仙内涵、修仙观念和道教伦理等问题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5.
从易心莹的求学经历看,儒学构成了其知识结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故他才会采用<三字经>的形式来宣传道教知识.可以说,<道教三字经>是易心莹援儒人道的具体表现,易心莹虽身为道士,但其内心"笃守儒师与道家学理"却是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道家文化的最高思维范畴就是道,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家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基本法则.道家文化的现代价值是:直觉超越的现代抽象思维价值,无为而治的现代社会政治价值,为而不争的现代道德文明价值,贵生素朴的现代科技文艺价值,天人合一的现代可持续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五大宗教信仰中,女性不同程度地受到歧视和贬抑,只有道教从发展早期开始,就有较系统的“崇阴”思想,表现在女性信徒数量呈显性增长,女神崇拜及“对偶神”或“配偶神”的存在,尊女官、女祭酒和女师,存在女丹书与丹道修炼等.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男性眼中女性由修炼伙伴变成成仙障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修炼方式从“双修”到“清修”的渐变,女性也面临被“边缘化”和“神圣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论陈抟易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抟所开启的宋代象数易学一方面以《周易》的卦爻象数为基础,另一方面又超出卦爻象数之外,创新性地融合易老之说,积极探索自然万物的化生奥秘。陈抟易道相通、太极是一的宇宙本体论,融合了道家本体论和儒家太极说,并与道教内丹学紧密结合。同时,这种宇宙生成模式对邵雍、刘牧、周敦颐等宋儒以思维性启迪和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长生不死思想是仙境信仰的本质特征,这种思想导源于远古时期的灵魂不朽观念。当灵魂不朽观从族类生命不朽过渡为个体生命不朽后,与巫觋传统崇拜仙药的思想相结合,从而产生了仙境信仰。  相似文献   
20.
重温鲁迅先生“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科学论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鲁迅讲的“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是一科学的论断 ,它完全符合中国学术文化的历史事实。鲁迅在批判中国旧文化时 ,也曾批判道教中存在糟粕 ,但并没有完全否定道教 ;也并未从道教文化中“悟”出一个“食人民族”的结论。另外 ,还可从鲁迅先生对宗教的认识 :宗教与迷信应严格区分 ,宗教的产生和存在有其客观的社会根源 ,反对盲目主张消灭中国宗教(包括道教 ) ,宗教属于精神信仰 ,反对诽谤“龙”图腾等观点中 ,看出鲁迅对中国道教的认识是有其宗教观作理论基础的 ,是十分深刻的。因此 ,我们不应贬低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